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医术也在其中,中医和中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在上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涌现不少名医,例如华佗、扁鹊、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等,孟诜也是其中之一。
孟诜是汝州梁县新丰乡平里人,唐代著名学者、医药学家、中医食疗学创始人,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31世孙。孟诜自幼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喜好医药之术,喜欢搜集研究民间食疗验方。高宗朝时,进士及第,任县丞一职,累迁凤阁舍人。后因失言得罪武后,被贬为台州司马,后升任礼部侍郎。太子相王李旦仰慕孟诜的才华,召他为侍读,负责讲解经学。长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史,故世称孟同州。神龙初年,年老致仕,隐居于汝州伊阳山,每天以药饵为事。开元初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孟诜对医药、养生之术颇有研究,年轻时就与名医孙思邈有密切来往。告老还乡后,时常炮制药物济世救人,年纪虽大,但仍力入壮年,因此有人问他是如何保养的,孟诜回答:“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为了在平民中推广治病和养生知识,孟诜将毕生累积的实践经验与前人医学专著中食疗部分的药方相结合,编写成《补养方》三卷,在家乡传抄使用。后由僧医张鼎增补改编成《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对唐以前的食疗药物及食治验方进行了系统总结,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食疗本草》至今仍具有临床价值,孟诜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食疗学“鼻祖”。从文字记载看,最早的代茶饮也出自《食疗本草》,其中有专治“热毒下痢”“腰痛难转”的饮方。
除《食疗本草》外,孟诜的另一部治疗疑难杂症的医药专著《必效方》,器重提出了用麻布配药水对黄疸性肝炎诊治进行测检的方法,有人说这是最早的pH试纸。
孟诜以一己之力开创中医食疗学,他生平尤为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守中致和、稳中求效”。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歧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余堂”之号,由孟氏后人传承,如今已经入选河南省和汝州市两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