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那些诗写得太优秀的人,都不太会做官,那么唐朝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有“诗家天子”之称?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以诗讽权贵,秉清流之节
王昌龄曾经做到正九品官,听起来似乎官职并不是很大,不过这可是仕途晋升中的正道,而且还比较清闲。没想到当时王昌龄却用一首《梨花赋》将官职葬送了,因为这在首诗中,他居然讽刺那些权贵们昏庸无道。好吧,虽然官位丢了,但从节操、品性、道德等层面来讲,咱必须力挺王昌龄——干的漂亮!在世间官场类似这样的清流又是何其之少。
所以从此事我们足以得知王昌龄是个不合俗流、不拘俗节的人。也许正因为有着不羁的性情,王昌龄和李白才能成为好朋友,在一次被贬后,李白曾专为王昌龄题过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边塞诗闻名天下,见铮铮铁骨
王昌龄最初对朝廷忠心耿耿,当时唐朝昌盛,他还题了不少的诗加以歌颂。但有时候投入太多未必就会收到好的回报,尤其在暗涛汹涌的时局中;所以,王昌龄的诗很快遭到别人的妒忌,他的行为也很快被人拿来猜忌,最后王昌龄所面临的当然是无尽的谗言与明暗中的各种排斥。
二十出头的王昌龄正是心怀梦想的热血青年,其实他的主要心思与目的并不在写诗作赋上,于是他干脆丢下笔杆子,选择踏上了边塞之路,而恰恰是这样的经历后来让王昌龄产出了堪称绝唱的边塞诗作。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应该是熟烂于我们心中的传唱了。前两句的开阔苍凉画面将边地生活环境的艰苦体现的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斗志体现出来。诗中每一个字都用得很有力度,予以读者热血沸腾的感觉。
其实就边塞诗而言,高适与岑参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两位,不过他们的诗多以长篇著称。王昌龄则从诗体上进行了新的开辟,将最豪放悲壮的情与最空旷苍凉之景浓缩成了七言绝句,让读者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更加具体、明了地去感受边塞诗的魅力;不仅如此,后来经人考证:王昌龄在高适与岑参两人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之前,就已经深入边塞。所以王昌龄更有着“边塞诗先驱”的称号。
七言绝句是最能体现诗歌之美的一种诗体,这点毋庸置疑。王昌龄的诗无论从语言、意境还是情感,都将其写得“三百六十度毫无死角”,他不愧是七绝圣手。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的这两首诗仍然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诠释着豪放无比的情怀,尤其它们的后两句响如金石,将全篇“点”出无限风采。第一首七绝还曾被誉为唐人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除此之外,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也是传唱不衰的名作。
视角多变,于宫体诗中见柔情
王昌龄不仅边塞诗写出了水准,而且他的闺怨诗依然彰显着迥异风格。所以在他的笔下可见铮铮铁骨,也可感楚楚柔情。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可称之为闺怨诗中的代表之作,它捕捉了生活中的一个小画面,将人物的形象及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情感的跌宕在短短四行字中流畅完成,尤其是转合两句,不仅点亮全篇,更是将无穷韵味留于篇外;读一首诗就如品味一则故事,以点见面且留足想象空间。
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美人、水殿、秋扇、明月……又一幅画面被临摹出来,宫中女子惹人怜爱的孤独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王昌龄的闺怨诗将笔底女子刻画得楚楚动人,通过动作与心理结合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独守闺房的那份寂寞与无助,更可以深入地悟到诗外之意:作者借女子的悲惨命运,从侧面抨击了社会对她们的摧残,表达了他对当初局势的痛恨。
王昌龄以玲珑剔透、自然流畅新颖见奇的语言将闺怨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他的宫体诗不同于一般的作品:透过内容看本质——王昌龄的思想是健康的,他以自己的迥异之笔洗去了前朝宫体诗的艳丽低俗之风,劈开新的局面,将宫体诗引入了正派之流,所以王昌龄又被誉为“以七言绝句写宫体诗”的第一人。(《长信秋词五首》也是难得的好作品)
重情重义,送别诗中见真心
王昌龄四处奔波,且性格豪爽,所以他结交了好多朋友,于是一首首感人的诗作便诞生了;他将自己的一片真心与诸多感慨皆写在了诗行里。
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的承句无疑是采用了以反言正的手法而写,作者明说“不觉有离伤”,其实他自己是无比伤感的,这只不过是想宽慰朋友的违心话而已。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说真的,第一次读这两句就被深深感染。若不是有异乡奔走的沧桑经历,怕是很难写出如此新颖独特的肺腑之语;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之情,更可见他高超的写作水平,真是个性十足难被超越。
王昌龄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但是从来不曾落窠臼,概括起来有几个特点:构思新颖、炼字新颖;不明写离伤、不恭维迎合。王昌龄仕途坎坷,常年遭贬,他也是骨肉之身,所以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如此清高之节,的确令人佩服。
才高俗世嫌,一片冰心葬黄泉
王昌龄如此才高又性洁,致使那些妒忌他的、排挤他的人一直都在找机会去迫害他,遭贬虽说是劫,但对于危及生命来说还算是幸运之事。所以,不幸的是听说王昌龄在安史之乱中准备逃回家乡,结果在途中被小人所杀害(此人就是中唐官员闾丘晓),王昌龄的生命从划上了句号,当时他刚刚59岁。好在恶人终究会有恶报,闾丘晓后来被做宰相的张镐所杀,也算是为九泉之下的王昌龄报了仇。
诗家天子名震古今,世人皆仰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几乎占了唐朝七绝的六分之一,所以他成了唐朝诗人中有量且成就杰出的大咖——是“圣手”也是“天子”。
王昌龄的七绝名震古今,在诗坛独树一帜,为我国七言绝句得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兼顾语法、语言、内容、意境等方面的打磨,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用字,以最凝练的作品诠释了最无与伦比的魅力,从而将七绝稳稳地推上了诗坛高峰。所以今天的我们能够不亦乐乎地吟七绝、题七绝,都要感谢王昌龄这位“七绝开拓者”。
王昌龄,他是诗坛上的天子,更是俗世中的清流;以一支笔洞整个世界,他辉煌了诗史,也启迪了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