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没有按照秦可卿说的去拯救贾府?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按照我们现在常见的小说套路,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作者一般不会那么让她死掉,至少也得等到故事过半后再死,但曹雪芹却没有按常理出牌,秦可卿才出场没多久,就领了盒饭。
当然,她人虽然离开了,但与她相关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除了与公公贾珍之间发生的不伦之恋,她临死前托梦王熙凤交代后事一节,也很值得琢磨。
作为宁国府的蓉大奶奶,秦可卿死时没有托梦宁国府家长贾珍,也没有托梦丈夫贾蓉,更没有托梦给娘家的父母兄弟,而是偏偏选中了荣国府的王熙凤,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她素日与王熙凤关系最好,二人在宁荣二府的地位也是相当的,都是当家立事的管家奶奶。王熙凤管家后,贾琏退了一射之地。而秦可卿也是个比丈夫强十倍的。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王熙凤的大管家身份。我们知道,秦可卿托梦交代的后事,主要是如何在家族败落时不至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而要做到这些事,非掌家族管理大权者不可。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大管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秦可卿可能没想到,她为家族的一番精心谋划,王熙凤并没有照做,因而才有了后来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王熙凤是个非常精明干练的管家奶奶,秦可卿的一番建言可以说是十分中肯,可行性也很强,王熙凤作为大管家,如果当时听从了秦可卿的建议,也许贾府不会有后来的“忽喇喇似大厦倾”那般惨烈的结局。
王熙凤为什么没有听从秦可卿梦中的嘱托呢?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大概很少有人会相信梦中之事,即便它如此真切,但往往醒来后便忘记了大半,更不可能放在心上,甚至将它与现实联系起来,更何况很多都是未发生的。
所以,凤姐对于秦可卿梦中的一番交代,大约梦醒后也还会记得一些,但不会真的放在心上。因为此时的贾府,虽已有败落之兆,但还并没有到秦可卿说的那种地步。
更关键的是,此时的王熙凤,刚掌握家族管理大权不久,正是人生风光得意之时,大权在握,风光无限,有钱有权有地位,上有贾母、王夫人作主撑腰,下有婆子媳妇点头哈腰,就连丈夫贾琏都不敢对她怎么着,如此令人羡慕的荣耀,王熙凤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实际上,我们深入分析王熙凤的这个梦会发现,她的反应跟神游太虚幻境的贾宝玉如出一辙,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交代后事,其实是泄露天机,想让凤姐及早抽身回头,就如同警幻仙子曾要警宝玉痴顽令他跳出迷人圈子一样,但不巧的是,凤姐和宝玉,正被尘世的声色货利所迷,已失去本真,无法得悟。
不仅如此,即便贾府到了日薄西山之时,管家的王熙凤已经要靠当自己的金项圈来维持家族的日常运转时,仍然没有彻悟。此时她又做了一个梦,即夺锦之梦。
按照曹雪芹的伏笔,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这个与元春有关的梦,其实是暗示元春失宠和之后贾府的败落。但你看凤姐什么反应,她是当做一个笑话说出来的。
细读秦可卿托梦一回,王熙凤的反应特别有意思。当秦可卿说出一番树倒猢狲散的言论时,王熙凤关注的不是散之后怎么办,而是如何才能“永保无虞”,她更关心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富贵荣华延续下去。
因此,秦可卿说她“痴”,这种痴,其实也是一种贪,是一种迷,她贪恋富贵荣华,迷恋金钱权力,便想着找出一种可以永保无虞之法,却不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当秦可卿给出可保家族不至一败涂地的良策时,王熙凤最关心的竟不是这个,而是秦可卿提到的那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非常喜事”。
不得不说,王熙凤也是个“痴儿”,不信阴司报应的她,想的不是子孙流散和家族败落之事,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好事和喜事,是如何能够这么永久地富贵荣华下去。
也就是说,在王熙凤的心理活动中,秦可卿的一番建议她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她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更不要说这只是一场梦了。你想啊,你在一个人最风光的时候,托梦告诉她说将来可能会败,让她做好准备,你觉得她会信吗?
王熙凤纵然有才干,为了家族也算得上操心劳力,但她也没少捞钱,更没少作恶。说到底,王熙凤没有秦可卿那么高瞻远瞩的眼光,也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大格局。她每天想的不过就是弄权,弄钱,她不大可能站在一个家族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的高度,整日带着孙子孙女吃喝玩乐的贾母也许有,吃斋念佛的王夫人都未必具备,贾政大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知道关起门来读他的之乎者也,更不要说贾珍、贾琏之流了。
没读过书的王熙凤,又哪里会有探春这样的眼光?更何况,这大约还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更不要说捞钱了。她才不会做这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