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秦国逐渐失去强国的地位,是因为什么?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作为战国四大强国之一的秦国,之所以会在战国初期,衰落成一个二流国家,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有两个。
一是因为晋国的存在,晋国太强,导致秦国在整个春秋时期,根本就走不出函谷关。二是因为秦国有一个特别不好的制度,叫做殉葬。有能力的大臣,在国君死后都会被拉去殉葬。这样一来,秦国就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局面,自然会逐渐衰落了。
当然,想要更好地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回顾一下,秦国的特殊历史。要不然我们恐怕很难理解,为什么秦国后来会出现那些特殊的问题。
秦国的先祖,原本是周王室的御用马夫。在西周时代,养马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军队实力。所以后来,周王室见到秦国的先祖,养马养得实在不错,也算是有点功劳,所以就分了一块地,封给了秦国的先祖。
这块地方,大致在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因为这块地方,在当时叫做秦地,所以后来被分到这块地方的人,就称之为‘秦人’。
秦国的国号,也是这么来的。
在西周时期,甘肃这边绝对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当时所谓的中原,指的是以黄河中下游为核心的那一带。至于甘肃这边,基本就没什么人生活。偶尔有一些人,也被周王室视作蛮夷,根本不受周王室的管辖。
所以,当时周王室对秦人先祖的分封,基本上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估计当时周王室也没想过,让秦人先祖在这边壮大到什么程度,只是想要给他们一块地方,替周王室更好地养马而已。
不过,这对于秦人先祖来说,倒是也足够了。有这么一块地方,总比没有强。虽然暂时看起来差一点,但是也可以日后慢慢建设嘛!
所以,从这时开始,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秦人的先祖,就开始了漫长的建设道路。不但让原本恶劣的生存环境,变得更适合生活,同时还从周围的戎狄手里,抢到了不少地盘。
对于秦人的先祖来说,被封在这么一个穷乡僻壤,倒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至少,封在这边的话,完全可以合法扩张。不像黄河中下游那一带,所有的地盘基本上都被瓜分干净了。再想扩大地盘,就只能和其他诸侯国打仗,根本就不合法。
而秦人这边,只要打退了戎狄,打下来的地盘,基本上都可以归秦人自己占领。
所以,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在整个西周中后期,秦人的先祖不断扩张地盘逐渐扩大到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在中国古代,向来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这也为后来秦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埋下了一个伏笔。
不过,请注意,直到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只是称秦人,而没有称秦国。
因为当初周王室分地盘的时候,根本就没给秦国任何爵位和封号。导致秦人的先祖,虽然已经实际占领了很大一块地盘,但实际上还不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只是周王室的马夫而已。这种尴尬的处境,在整个西周时代,其实一直都没有被解决。
不过,到了西周末年的时候,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件事,就是西周灭亡。
西周末期,随着犬戎攻破了西周首都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自此灭亡。镐京被攻破之后,各地诸侯国纷纷派兵前来救援,这其中就有秦人这一脉。当时的秦人,虽然还没得到正式册封,但麾下同样有一支军队。所以当时秦人的先祖,也参加了这次救援行动。
最终,在诸侯们的合力营救下,犬戎被赶跑了,但是镐京也被付之一炬。所以在这之后,周王室只能迁都洛邑,东周自此开始。与此同时,秦人的先祖还和其他诸侯一起,拥立了周平王登基。
此时的秦人,既有护驾之功,又有拥立之功。再加上之前多年养马的功劳,再不给一个爵位,好像也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新即位的周平王,终于是大方了一次,给秦人的首领封了个爵位。但不得不说,周平王还是有点小气。哪怕秦人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周平王依然只是给了一个伯爵而已。
相比之下,宋国是公爵,齐国是伯爵。秦国的爵位,远远逊色于他们。
不过,对于秦人来说,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至少,从这时开始,秦国算是正式成立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在这场西周灭亡的闹剧当中,秦国不光得到了一个正式建国的许可,同时还得到了一张重要的空头支票。
当时周平王迁都之后,除了给秦国一个伯爵之外,同时还许诺给秦国,只要秦国可以赶跑西边的犬戎,所有收回来的地盘,都归秦国自己所有。当时西边的所有地盘,都已经不归周王室所有。所以周王室的这个许诺,自然也没什么价值,还是得靠秦国自己去打拼。
但问题是,周平王的这个承诺,等于是给了秦国一个合法扩张的权力,这就好办了。
相比之下,同时代所有地处中原腹地的诸侯国,为了争夺一些已经成熟的地盘,早已闹得不可开交。但秦国却可以肆无忌惮地在西方扩张,而且还是合法的。有了这个合法扩张的权力之后,接下来的秦国,就算想不强大,都不可能了。
此后的百年里,秦国历经九代国君的扩张,终于占领了整个关中,成为了真正的大国。到了第九位国君秦穆公在位的时候,秦国几乎已经彻底占据了关中地区,而且拿下了函谷关这种天险要塞。自此之后,秦国就变得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挡住函谷关以外的诸侯国的进攻了。
与此同时,秦穆公在位的时候,中国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秦穆公在位初期的时候,当时正赶上齐桓公称霸的那段时间。当时周王室已经衰落,各大诸侯国纷纷开始争霸。而齐桓公的成功称霸,则是为其他诸侯国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所以在这之后,整个春秋时代,其他所有诸侯国,基本上都是按照齐桓公的路子来的。
当时的秦穆公,自然也有志于争霸这件事。但问题是,以秦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来说,想要争霸,首先得走出关中,深入中原才行。到了这个时候,函谷关天险的存在,就成了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因为函谷关的存在,其他诸侯国想要攻入关中,几乎不太可能。但另一方面,秦人想要走出函谷关,也变得困难重重。
当时的秦国,在东边只有三个邻居,分别是晋国、周王室以及楚国。这三个邻居,哪个都不是秦国能轻易战胜的。尤其是走函谷关这条路的话,就势必要和晋国争夺地盘。而当时的晋国,几乎可以说是等同于齐国的一流强国。秦国想要从这样的强大诸侯国手里占便宜,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穆公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和晋国开战,而是想要通过联姻的手段,从对方手里换取一条通道。
此后的几十年里,秦穆公首先迎娶了晋国老国王的女儿,成了晋国的女婿。但结果,晋国根本不买账。晋国倒是认秦穆公这个女婿,但想要通道的话,那真的是门都没有。
然后,老国王去世,老国王的儿子,也就是秦穆公的一个大舅哥即位。这位大舅哥即位之后,依然不肯给通道。所以双方只能动武,动武的结果,就是这位大舅哥在战场上被抓,但晋国本身无损。所以最终,双方只能恢复友好关系,大舅哥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秦国做人质。
对于这个被送来做人质的大侄子,秦穆公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本想着这小子回国之后,能够卖秦穆公这位老丈人一个面子。但结果,在那位大舅哥临终之前,这位侄子兼女婿,根本连招呼都没打,就逃回了晋国。而他回到晋国之后,同样也是不承认之前的所有承诺。
这下子,秦穆公终于急了。所以,在这之后,秦穆公干脆找到自己的另外一位大舅哥,支持他回国做国君。在秦国的全力支持下,这位大舅哥顺利回国,抢回了王位。至于那位女婿兼侄子,最后就只能战败被杀了。
而这位被秦国支持回国的大舅哥,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晋文公回国之后,其实依然不打算承认之前的承诺。晋文公也不傻,知道放秦国东出的危害有多大。当时的晋国,正有志于成为下一个霸主国。老牌霸主齐国,在齐桓公去世之后,内部陷入了混战,早就丢掉了霸主的位置。而南方的楚国,则是虎视眈眈,成了晋国最大的对手。
这种局面下,如果放秦国东出,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新的对手,晋文公自然不会答应。但同时,晋文公又比之前两任晋国国君聪明,知道不能轻易得罪秦国。
所以接下来,晋文公就联系秦惠公。大致意思就是,我家老祖宗打下来的地盘,我肯定是不能轻易给你。但是我们可以联手去打楚国,这样打下来的地盘,我们对半分。我能彻底压制楚国,你也能得到东出的通道,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秦穆公一听,觉得也很有道理。所以接下来,秦国就开始帮着晋国打楚国。正是因为秦国的帮助,晋国很快就把楚国给打下去了,所以不久之后,晋文公顺利称霸,成为了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但是,打着打着,秦穆公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秦穆公发现,虽然秦国和楚国打了好几个来回,地盘也确实占了一些。但同时,晋国得到的地盘更大,而且秦国还是没有东出的道路,依然被晋国堵在了西边。这样下去的话,如果楚国被灭了,那晋国就彻底把所有通道都堵死了,秦国就再也别想东出了。
就算为了秦国东出,秦国也不能再打楚国了。非但不能再打,反倒是要帮助楚国,抗击晋国。
于是,从这时开始,秦国又开始转变国策,转为联楚抗晋。
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和晋国之间,注定已经不可能善了,肯定是要打一架之后,才能重新开始谈条件。所以,此后不久,趁着晋文公去世,秦国果断派兵,偷偷进入中原腹地,打算在中原腹地驻军,打下一块飞地。
但没想到的是,新即位的晋国国君,同样也不是软柿子。得知此事之后,果断在崤山设伏,最后一举重创秦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崤山之战结束后,此后的几年当中,秦国又多次和晋国交战,基本上都是败多胜少。毕竟,从国力的角度来说,晋国要强太多了。直到最后一次,秦国勉强打赢了,算是报了之前崤山之战的仇。但是在这之后,秦穆公也知道,秦国肯定干不过晋国。所以只能重新和晋国议和,双方继续做好邻居。
几次东出的失败,开始让秦国的统治阶层明白,东出或许已经不现实了。想要东出,就不可能绕过强大的晋国。而面对晋国,秦国之前什么招数都用了,依然不管用。所以,只要晋国强大一天,秦国就注定不可能有东出的机会。
至于连晋灭楚,从楚国那边打开通道,那就更不现实了。一旦楚国被灭,晋国瞬间占据天下超过一半的地盘。到时候别说东出,秦国被晋国反过来灭掉,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从这时开始,秦国又一次转变了国策,开始把东出的国策,调整为统一西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后整个春秋中后期,秦国都没有再去试着东出,而是一直在西边扩张,逐渐统一了整个西方。
除此之外,秦穆公临终之前,还做了一件事,这件事也是彻底改变了秦国的历史走向。秦穆公临终之前,直接下令,要求一百多人为自己殉葬。
殉葬这件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算稀奇。尤其是在先秦时期,更是司空见惯。但问题是,秦惠公要求为他殉葬的这一百多人里面,不光有他的妃子和奴隶,还有当时秦国内部最有才华的几个大臣。
让朝堂上最有才的几个大臣殉葬,真不知道当时秦穆公是怎么想的。
秦穆公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开了一个坏头。自此之后,秦国之外的人才,一听到秦国的名字,都会不断摇头。毕竟,没有哪个人才愿意心甘情愿去给别人殉葬。所以在这之后,中原诸国的人才,宁可去宋国鲁国这样的二流国家做官,也不愿意去秦国执政。
与此同时,地处中原的晋国,也开始为了压制秦国,对秦国进行各种封锁。除了经济上的封锁,禁止商人通过晋国国境,向秦国买卖东西之外,晋国也开始在中原地区进行文化输出,宣传秦国只是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所有人才要是去了秦国,以后都得殉葬。
当时那个时代,又没有报纸或者电视这种东西,秦国人又被堵在函谷关以西,根本走不出来,想解释都没法解释。所以时间长了之后,大家都觉得秦国不是什么好地方,自然也没有人才,愿意去秦国做官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好多国家都去了,唯独不去秦国的原因。除了秦国比较远,晋国又不让他们去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当时的人们,秦国太过野蛮落后,根本不值得去传播自己的学问。
没有外部的人才引进,再加上晋国又进行各种封锁,这样一来,秦国想不衰落都难了。所以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里,秦国一直在不断衰落,逐渐从四大强国之一,衰落成了一个二流诸侯国。
当然,凡事有弊就有利,秦国衰败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秦国日后可以延续甚至崛起的原因。正是因为秦穆公去世的时候,把所有人才都殉葬了,所以后来秦国没有出现晋国那边的六卿世家,没有出现‘三家分晋’或者‘田氏代齐’这样的情况。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晋国挡住了秦国的发展,所以在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只能向西边发展,最终统一了西方。这也为战国时期,秦国具有广阔的后方,可以独自面对六国的围攻,埋下了一个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