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犯了与秦始皇相似的错误,为什么没有重蹈覆辙?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犯了相似的错误,为什么汉武帝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与汉武帝是经常被并列提起的两位“千古一帝”,史称“秦皇汉武”。秦始皇与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无人能及,有意思的是他们犯下的错误也非常相似。因此秦始皇与汉武帝也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

秦皇汉武

汉武帝与秦始皇相似的错误主要有两项:一,长期战争加重天下百姓的负担;二,修建各种大型工程消耗民力。不过虽然犯下的错误很相似,汉武帝却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司马光称之为:“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能避免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呢?

一,国情不同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天下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急需休养生息。另外被打败的六国贵族还在蠢蠢欲动,人心尚未完全适应统一。在这种的国情下,秦始皇再进行一系列的大规模战争与工程建设,自然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与负担,也给了那些六国残余以可乘之机。

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大汉的休养生息国策已经持续了近五十年,天下的元气已经恢复,可谓民殷国富,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支撑各种大规模战争与工程建设。另外,经过楚汉之争和几十年的集权措施,人心已经基本适应了天下统一。

二,推行政策的代价不同

由于国力不同,秦始皇的各种政策一开始就是以牺牲中下层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推行的。这样推行政策的代价自然会遭到天下百姓的反对,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并最终突破了百姓承受的底线,引发遍及天下的大规模起义。

大泽乡起义

汉武帝前期推行政策的代价主要是之前汉朝五十年休养生息,特别是“文景之治”所留的国家积累。等到这笔钱花完的时候,汉武帝又将豪强富商阶层作为新的财源。等到开始以中下层民众利益为代价推行政策的时候,汉武帝又及时调整政策,没有突破百姓承受的底线。

三,对百姓力量的认识不同

秦始皇一生对百姓的所拥有的力量一直缺乏相对清醒的认识,只是将百姓视为秦朝巨大国家机器上的一个可以无限期运行的零部件而已。哪怕在听到了无数次的诅咒指责和亲身遭遇了数次暗杀,秦始皇依然没对百姓的力量以及所能造成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是因为有了秦始皇的前车之鉴,所以汉武帝非常注意调整推行政策的节奏与政策的弹性来适应天下百姓的情况。比如汉武帝在对匈奴开战之前,先解决了岭南各国的问题,避免了像秦始皇那样因两线作战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负担。

四,政策调整及时

秦始皇在位期间一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政策是存在巨大隐患的,因此也没有想要调整政策的意愿,还将反对自己各项政策的公子扶苏派到边关,从而将其排挤出了中央决策圈。一直到去世的时候,秦始皇还认为自己的政策可以让秦朝“万世一系”。

汉武帝对自己推行的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他曾对大将军卫青说:如果汉朝后代皇帝跟他一样这么干,就会走上了秦朝的灭亡之路。晚年汉武帝还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全面调整内外政策,为后来的“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