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底强大还是弱小?为何被外国随意欺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它可谓是吸取了很多朝代灭亡的教训,比如对宦官的权利进行了消弱,对大臣的身份和权力进行了消弱,本来可以说是很完美的一件事,完全可以让清朝延续下去。很多人认为慈禧是导致清朝灭亡的关键人物,这是对的,慈禧的一切做法直接的导致了矛盾的发生,导致了清朝的直接衰败,但是她不是根源!
清朝末期,袁世凯拥有着大量的兵权,可以说是真正的“皇帝”,可是袁世凯知道,历史是前进的,虽然私心很重,“被迫”当了几十天的皇帝,但是他还是清醒的,他让清帝退位,是个关键的人物,但是庞大的清朝能让一个重兵者拿下吗?这是万万不能的!
清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世代的陋习的沿袭。
第一点,清朝强大只是一个善良的幻象。清朝建国初始,伴随着血与火,八旗入关,新制度确实有活力,加上康雍乾三代皇帝励精图治,轻徭薄赋,曾达到了封建社会统治的巅峰。但是,晚明时中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体量上大于西方,但是西方在火器装配、技术革新、军事战略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中国。清代建立后又有一定程度的闭关锁国,使得社会呈现内部性发展,更加落后于西方。相比于以前,清廷的确强大。然而站在国际立场,清朝已经有衰退之迹,只是一个虚弱的大国,经不起强大力量的催折——也就是说看似极盛的清朝实际上已不再强大。
第二点,清朝灭亡实际上是一个渐变过程,不是突然。这以嘉道经济的衰落为起始,这是社会经济形态的直接表征,有人已经指出农业“过密化”导致生产力迟滞,经济失去活性。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势力的介入,鸦片战争等等一系列中西冲突,不平等条约签订此起彼伏,加大了捉襟见肘的程度。而且,内部社会的结构性变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八旗没落,地方士绅阶层重新兴起,满汉关系变化等等要素,摧残着帝国的机体。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以及蜂拥四起的民间反抗,又拖累着改良实践的效果。
第三点,整体社会内部崩溃最为可怕。伴随着底层民变和起义,兴办团练,加上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度设计,编练新军,晚清政治权力格局呈现出“内轻外重”的趋势,地方实力派几乎成为挑战朝廷的利器。督抚和新军领导对朝廷离心离德,甚至东南互保,置朝廷利益不顾而保有地方利益,这很悲剧的反应了晚清中央的控制力。整体社会呈现崩溃之势,特别是北洋集团的崛起,意味着清廷失去了支持它的军事集团,而代之以兵为将有的现实毒瘤。
制度失去活性,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政局屡次变动,对外战争和外交疲软,革命风潮与排满运动又盛行于世,你说清廷如何能不崩溃呢?时来天地多运转,运去英雄不自由。清朝灭亡的经验,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反思。
自满清入关后直至乾隆皇帝在位期间, 有数位帝王都还算颇有作为 。康熙、雍正、乾隆三人不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很有建树。但历史自有其规律,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封建帝制逃不脱的宿命。乾隆死后,其子嘉庆继位,曾经强盛无比的大清国运逐渐衰落下去 。至晚清,割地赔款、国土沦丧,备受列强凌辱已成常态 。
道光二十八年(1840年)以后,侵略军的铁蹄轮番踏入了中国,“好比发狂的公牛闯进了瓷器店” 。列强不光要财货,觊觎和垂涎广袤中国领土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其中对中国怀有领土野心的以沙皇俄国和日本为最。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诸国改巧取为豪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大片富饶国土。有的甚至于连条约都不屑一签,仗着坚船利炮,“霸王硬上弓”般来个既成事实。对中国领土侵吞最多的是沙皇俄国,失地最多的也是在中俄边界。晚清的那一段被列强欺凌、宰割、瓜分的的“屈辱史” ,让多少国人耿耿于怀、痛不欲生。多少仁人志士为抵抗侵略而奋起抗争,甚至抛头洒血、牺牲性命。
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