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发生了什么?

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发生了什么?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到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既然有十六位皇帝,那为何北京的明十三陵当中,却只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呢?

这其实是因为,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前,前面的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没有埋在北京这边。朱元璋去世的时候,明朝的首都还在南京,所以朱元璋本人也埋在了南京紫金山上。

至于朱允炆,因为最后下落不明,所以自然也就没有陵墓了。而从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后面的明朝皇帝,才开始埋葬在北京的皇陵里面。

不过,有趣的是,自朱棣之后的十四位明朝皇帝当中,有一位皇帝没有葬入明朝皇陵。但这位皇帝,却不是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崇祯去世之后,攻入北京的李自成,还真没难为这位有骨气的末代皇帝。不但将他葬入了皇陵,甚至还公开为崇祯搭设灵棚,允许大家去祭奠崇祯。

所以,唯一没有葬入明朝皇陵的皇帝,并不是末代皇帝,而是明朝中期的明代宗朱祁钰。

作为一位王朝中期的皇帝,为何连皇陵都进不去呢?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从辈分上来说,也就是朱棣的重孙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继承制,作为次子,朱祁钰原本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皇帝的。而明朝的皇位,只能由他的大哥朱祁镇来继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是朱祁钰本人,还是当时的明朝高层,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大家对于朱祁钰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的闲散王爷而已。而明宣宗去世后,朱祁镇登基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波折,很顺利地就继承了皇位。

对此,朱祁钰本人也没什么意见。朱祁钰和自己的那个皇帝大哥朱祁镇,从小一起长大。两人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感情一直都比较好。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两人一生本该是兄友弟恭的关系,逢年过节朱祁钰去给自己的皇帝大哥拜个年,关系还不错。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公元1449年的这一年,彻底改变了。

这一年,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亲自率领大军,出塞亲征瓦剌。要说皇帝亲自出征这件事,原本也是一件挺给力的事情。但问题是,朱祁镇的这次出征,只是一腔热血,本人根本会指挥军队,只会添乱。

所以最终,朱祁镇麾下的二十万明军精锐,被数万瓦剌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就连朱祁镇本人,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事变。

这一下,明朝这边彻底慌了。

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国力其实相当雄厚。而朱祁镇率领的那二十万明军,更是当年朱棣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在中国历史上,之前还从未有过大一统朝代处于巅峰期的时候,皇帝被人家给俘虏的先例。

随着朱祁镇被俘,明朝高层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朱祁镇既然被俘,那接下来要不要再拥立一个皇帝?如果要拥立的话,到底又该拥立谁呢?

第二,因为土木堡事变当中,朱祁钰把北方最精锐的二十万精锐,全都输得干干净净。北京附近的军事力量,瞬间跌入谷底。瓦剌人的进攻,更是近在眼前。面对瓦剌人的进攻,明朝政府到底是选择依托北京的牢固城防进行抵抗?还是直接迁都,将首都迁往南方呢?

这两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个问题,都关系到明朝对瓦剌人的态度。经过仔细的商讨之后,明朝最后决定,选择另立新帝,并且依托北京,就地对瓦剌进行反击。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就此打响了。

不过,在阻击瓦剌人之前,还有一个小问题。既然要拥立皇帝,那到底该拥立谁呢?从法理上来说,朱祁镇既然退位,那接下来就该由太子,或者朱祁镇的长子继位。但问题是,当时朱祁镇所立的太子,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正所谓主少国疑,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换一个小皇帝上去,显然不利于明军抵抗瓦剌。所以最终,当时的皇太后孙氏,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先拥立朱祁钰的弟弟朱祁镇,作为新的皇帝。但同时,朱祁镇将来去世之后,不可以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只能让朱祁钰的太子接班。

这个办法,在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对此,大家也没什么异议,朱祁镇也就此从一个闲散王爷,变成了大明的第七位皇帝。再之后,在大明军民团结一致的保卫下,瓦剌人最后被击退,北京城被守住了。

客观来说,朱祁钰在这场北京保卫战当中,作用其实更近似于一个吉祥物。作为一个闲散王爷,朱祁钰之前其实没有学习过任何帝王之术,对带兵打仗更是一窍不通。真正发挥关键作用,指挥明军作战的,其实是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

但不管怎么说,朱祁钰当时以皇帝的身份,站了出来,作为名义上的领导者,领导了这场北京保卫战。所以,说朱祁钰力挽狂澜,直接避免了明朝成为南宋那样的江南政权,是一点都没问题的。而且,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有时候不瞎指挥,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了。

而且,在击退了瓦剌之后,朱祁钰更是开始清除朝中奸佞,任用于谦等忠臣良将,不但修复了明朝边防,重新组建起一支强大的京师军队,还对吏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客观来说,朱祁钰在位期间,未必算得上是千古明君,但肯定算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单凭朱祁钰的功劳来说,葬入皇陵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有人无法葬入皇陵,那也应该是他那个被俘虏的倒霉哥哥才对。但问题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最终导致朱祁钰被硬生生挤出了皇帝圈子。

就在北京保卫战结束一年多以后,那位已经被瓦剌人俘虏的朱祁镇,竟然被瓦剌人给放回来了。瓦剌人之所以会释放朱祁镇,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朱祁镇没用了。

在之前的一年当中,瓦剌人曾多次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索要各种好处。但结果,明朝人连一个铜板都不愿意给瓦剌。恼羞成怒的瓦剌,本想过干脆直接撕票算了。但最后,瓦剌还是觉得,直接放朱祁镇回国,和朱祁钰争夺皇位,对瓦剌更有利一些。

于是,就这样,已经被俘虏一年多的朱祁镇,奇迹般地再次回到了北京。

不过,对于瓦剌人的这个计策,明朝高层自然也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朱祁镇回到北京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更不可能复位做皇帝了。朱祁镇回来以后,直接被朱祁钰关进了深宫,并且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而随着朱祁镇回京,朱祁钰的心思,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开始登基的时候,朱祁钰的自我感觉,也只拿自己当一个凑数的。但是,随着做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祁钰也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好,自然不愿意把皇位再还给哥哥,更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哥哥的儿子。

尤其是在朱祁镇回来以后,虽然被囚禁在深宫之中,朱祁钰也感受到了哥哥的威胁,自然更想尽力去消除所有的隐患。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来,朱祁钰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强行违背自己之前的诺言,废掉了大哥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但讽刺的是,没过两年,朱祁钰的儿子,却偏偏生病夭折了。再之后,直到朱祁钰去世,朱祁钰膝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儿子。

公元1457年,刚刚年满三十岁的朱祁钰,忽然病重。此时的朱祁钰,偏偏又没有儿子,后继无人。从法理上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朱祁钰去世,即位的只能是他的哥哥,或者他哥哥的儿子。

就在朱祁钰临危之际,有几个大臣忽然带人闯进深宫,把那个已经被囚禁多年的朱祁镇,重新迎了出来,再次推上了皇位。这件事,后世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发生以后,朱祁镇再次复位,成了明朝的皇帝。但如此一来,朱祁钰的存在,就显得非常尴尬了。不久之后,朱祁钰去世,而朱祁钰去世之后,朱祁镇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能将朱祁钰的皇位称号废除,贬为郕王。并且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说朱祁钰僭越抢夺了自己的皇位。

不得不说,朱祁镇的脸皮,真的是很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钰去世之后,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下葬,而是以亲王的身份下葬。既然只是亲王身份,那自然无法再葬入皇陵了。所以,明朝的皇陵当中,自然也就只有十三位皇帝。而朱祁钰之后的几位明朝皇帝,因为都是朱祁钰的子孙,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没谁会去给朱祁钰翻案。

直到崇祯皇帝自尽,历史进入到南明时期以后,南明皇帝才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并且给朱祁钰追加了明代宗的庙号。但此时的北京,早已不在南明政权的手里,自然也就无法给朱祁钰的皇陵,恢复皇帝的应有规格了。

纵观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之间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兄弟的悲剧,其实完全来自于权力。如果不是因为权力的纷争,这对兄弟本来可以非常和睦,兄友弟恭。但正是为了争夺权力,他们反倒是连兄弟都做不成了。

所以说,权力这东西,有时候也未必就像看起来那么美好。如果落在承受不住权力的人手里,也未必就是什么幸运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