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书中有着哪些比较另类的读书人?

红楼梦一书中有着哪些比较另类的读书人?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自从隋炀帝创立科举之后,知识分子终于有了一条稳定步入政坛的道路,可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筛选里,取得功名的到底是少数。那么剩下的读书人该怎么办,有的选择继续寒窗苦读,有的则准备务农经商。可现实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的读书人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在有钱人家里做清客。

所谓清客,就是在是指旧时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清朝人梁章钜甚至提到了清客的“十大准则”: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对于这种“另类”的读书人,也进行了无比真实的描写。

一、高级的奴才

在贾府里,最喜欢读书的主子,莫过于贾政。虽然他作官并不是靠科举,但是在一干纨绔子弟“包围”的贾家,贾政能做到严于律己,很大原因就是他从小在儒家经典的熏陶下养成的。所以这些文人清客想来贾府讨生活,第一选择肯定是贾政。

其他人要么是酒色之徒,要么像贾宝玉那样,最讨厌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当然,这些清客选择贾政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位政老爷是个孤独的“闲人”。清客的工作其实也就是陪人解闷,和所谓的“帮闲”没啥区别,只不过这些清客更加高雅罢了。

贾政作为正人君子,对这些清客们以礼相待。可他们在生活的压迫下,早就丢掉了自己的脊梁骨,成了贾府的“高级奴才”。从这些人对待贾宝玉的态度里,可见一斑。

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做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说着,请了安,又问好,唠叨半日,方才走开。

在贾府这样的诗礼之家,一直秉持着重孝的习俗,林之孝家的说过,“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就像和贾母一辈的赖嬷嬷,可以说教贾宝玉,可是詹光和单聘仁作为贾政的人,按理说实在没有必要如此谄媚地面对宝玉。

其实仔细想想,清客从某种层面上,并不算是贾府的人。林之孝、周瑞、赖大等这些管家们,虽然明面上的地位不及詹光等人,但是他们对贾府是有很强认同感的。可是这些清客却不然,他们的工作就是陪人解闷,因为没有签“终身合同”,他们始终有一点危机意识,对于宝玉这只“金凤凰”,自然要努力巴结。

中国儒家文化提倡人要忠义,可是这些清客的表现,却羞煞这两个字。在很多续书里,在贾府败落后,这些清客都跑到了忠顺王府里。比如周玉清老师的《红楼梦新续》里,就有这样的描写。

那詹光似已认出贾政的背影,快进王府大门,方掉过头来瞧了他一眼。瞧出是贾政时,只对他微微一笑,然后踱着方步,大摇大摆地进去了。贾政站在一旁,像当头挨了一棒似的,昏昏沉沉,离开王府。走了多时,方送至斜街屋内。

这样的结局,也许不是曹公本意。但是从这两位清客的名字来看,詹光是“沾光”,单聘仁是“擅骗人”。要沾谁的光,又要骗谁,似乎不言而喻。就像乌拉圭的一句谚语,”美人笑的多妩媚,她离开你时就越决绝”,放在贾政的清客上,同样恰当。

在高鹗的续书里,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中冯紫英向贾政推荐贡品,其实有一个宝珠,可以吸附旁边的小珠。这一情形让天生敏感的贾政有了以下的感受。

贾政道:“天下事都是一个样的理哟。比如方才那珠子,那颗大的就像有福气的人似的,那些小的都托赖着他的灵气护庇着。要是那大的没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没有收揽了。就像人家儿当头人有了事,骨肉也都分离了,亲戚也都零落了,就是好朋友也都散了。转瞬荣枯,真似春云秋叶一般。

如果把贾府比作这颗宝珠,那么清客们自然就是周围的小珠。他们粘地是如此紧密,让人不禁有些感叹。可笑的是,如今并无实权的贾府对于皇帝来说,其实也只是个凑趣解闷的清客罢了。

二、卑微的灵魂

其实仔细想想,在贫富悬殊的古代,能读起书的肯定不是普通家庭。况且能在贾府这样的贵族人家里混迹,这些清客想必也见过不少大世面。

我大胆地猜想一下,他们很可能也出生在富贵人家,也许是家族败落,自己也科举无望,才来其他公府讨生活。

如果是这样,那这些人身上的悲剧性则让人叹息。当他们身处富贵乡时,心里难免无比凄凉。毕竟自己曾经也经历过这种繁华。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世间得失仿佛就是一场梦。当众清客劝贾政别打宝玉时,也许他们会想,父亲当年也是这样教训自己的,可是到头来,只做了贵族门下的乞食者。

清客就是如此,表面上与贾政称兄道弟,吟诗作对,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没有丝毫地位的。尽管詹光等人在物质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屈辱,但是在精神上,这些清客过得真的很痛苦。这种屈辱,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在这一回里,人们的注意点往往集中在大观园的美景,宝玉的才情以及贾政的严厉。一旁清客们的表现,同样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为了迎合贾政父子,他们使出了浑身本事。知道主子要试试少东家的才情,他们就要做低,故意整些俗不可耐的玩意儿。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每次读到这里,我心里都有一些难受。文人对于精神世界,那是极其看重的,就像陶渊明说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就算过上家徒四壁的生活,也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们拥有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因为他们坚守着极其硬朗的文人风骨。

可是看看贾政身边的这几位清客,说实话有点掉价。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苛求他们,有些人活着,就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大观园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无穷的生命力。甚至让平时迂腐的贾政都开始“放飞自我”。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难道随行的众清客内心毫无波澜,我看未必。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心思想来比普通人细腻。那么在这片繁华中,又会想些什么呢?不得志的,会羡慕荣国府的富贵;家道中落的,会感叹一番这世事无常。还有暗笑贾政父子的,合计未来出路的……可是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纵然胸中已是山河千万,到到头来依然是对主人的一阵阵的奉承。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

当贾宝玉冷笑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清客是为了奉承自己。就算想到了,这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对于这些浊物,似乎没什么好说的。中秋夜宴,本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可是这些清客,依然得陪着主人吟诗作对。没有人问过他们苦不苦累不累。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里,蕴含着多少的无奈,我们无法体会。

其实我们与其叹息清客们卑微的灵魂,倒不如叹息那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他们也曾读过书,但发现读书没有结果,倒不如弯下自己的脊梁,在公府侯门博得一席之地。坚持自我往往很难,但变坏就是一个转身。清客们也明礼,知道这是条不归路。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强如秦钟,他能被宝玉看重,可临死前也明白要追求仕途经济。因为这就是那个社会的规则,谁能逃出尘网?谁又能跳出圈子?

不是谁都可以做宝玉,当要面对一切时,就大手一挥,遁入空门。现实有太多的折磨和诱惑,这些清客都不能忍受寂寞清寒,最终向强大的规则投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