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历史真相

“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何意?其实还有下一句,不过很多人没听过

在中国古代,基本上只有大户人家才有条件读书,底层民众多为文盲,但这并未影响知识的传递。古人巧妙地将自己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哲理、经验,转化为平易近人的俗语,教授给后人作为人生指导,比如我们熟知的“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俗语,跟清朝一位名叫胡雪岩的著名商人有关。他是安徽人,幼年家境贫寒,为补贴家用外出做杂工,后被一家钱庄老板相中,悉心培养,由于膝下无子,老板临终前将家业尽数托付给他。他由此摇身一变,成为富庶的商人,由于他十分善于理财,很快便将钱庄的业务扩大数倍。

公元1851年,王有龄调任湖州知府,胡雪岩得到赏识,负责管理湖州公库。他资助农民养蚕,缫丝后卖往杭州等地,赚取大笔钱财。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在负责清军后勤期间与左宗棠相识,公元1873年,左宗棠奉命进军新疆驱逐外敌,因军饷不济向胡雪岩求助。

胡雪岩立即想办法在各界斡旋,最终以东南沿海各省的关税收入作为抵押,向外国银行借得一笔巨款,这才让前线战事的用度得到保障。要知道,当时的清政府都无法从外国银行借到钱,胡雪岩的能力可见一斑。事后,慈禧亲自下旨赏赐他黄马褂,并授予他二品官职。

随着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朋友也越交越多,其中一人将要远赴异乡,便将新婚不久的妻子委托给胡雪岩照顾。但他又怕胡雪岩有别的心思,言语中多有犹豫。胡雪岩为了打消好友的疑虑,信誓旦旦地说了一句“兔子不吃窝边草”,表示自己不会在亲朋好友中寻找伴侣。

好友离开后,胡雪岩尽心尽责地照顾起他的妻子,一来二去,两人竟生出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世人知道此事后,在“兔子不吃窝边草”后面加上一句“有草何必满山跑”,暗示胡雪岩专门觊觎身边的人,用以讽刺胡雪岩霸占朋友妻的行为。

后来,胡雪岩在与外国商人的竞争中遭遇失败,使地方公库亏损严重,清政府立即将他抄家查办。胡雪岩羞愤难当,患上了恶疾,于次年11月含恨离世。这也算是老天有眼,为那位好友报了私仇,而那两句俗语也被保留下来,作为警言传世。

其实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在评价丧偶女性、男性时,人们会经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鳏夫房顶炊烟少”。古代的女性要遵守所谓的妇道,讲求待字闺中,不轻易抛头露面,全靠丈夫主外。一旦丧偶,就必须独自承担起养家的重任,难免要四处奔波。一些思想不洁的人看到,认为她们不甘寂寞,肯定会再寻伴侣,因而看到她们与男人接触,以为有不正当关系,便四处造谣,是非矛盾自然就多了起来。

女性主内,通常要干做饭、洗衣等杂活,男性则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若是妻子去世,男性就会将生活过得一团糟,一方面是因为痛失爱人,心情低落,无暇照顾自己;另一方面是因为不会做家务,因而时常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吃饭总是胡乱对付。除非重要的节日,否则不会下厨,房顶自然就很少冒炊烟。

对待俗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遵从,这样会故步自封,失去文化上的创新能力和活力,也不能全部否定,以免失去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堕入虚无主义的陷阱之中。我们应当对俗语采取辩证的态度,对于传达正能量、引导人向善的部分,应当继承并积极发扬,而那些负能量且带有偏见的糟粕,必须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