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
经常和患者谈话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由于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产生罪恶和无助感。此时家人及医务人员要使用一些鼓励及劝导的语言,不厌其烦的对病人进行心灵上的开导,使病人觉得自己在社会上还有价值,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关心帮助她,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树立照顾婴儿和喂哺婴儿的信心,逐渐促进母子感情。井鼓励产妇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等。多和外人交谈接触也有助于疾病的改善。
2.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
某些需要服药治疗的病人,由于性情的改变和对自己信心的丧失而拒绝治疗。此时家人及医务人员要耐心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缘由,服药的目的。而不能漠不关心对病人发脾气,这样会起反作用,使病人更加焦虑抑郁。
3.加强产妇产后的生活护理
不能让产妇整日蓬头垢面,要注重生活护理。例如产妇自身的清洁卫生,着装,会阴或腹部伤口的护理,避免产褥感染。? 某些产妇由于需要服用药物暂不能喂养婴儿,故应注重乳房护理,以防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加重病人的痛苦。
4.家属要学习和掌握疾病知识
正确对待疾病,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学会观察和识别方法,一旦发现,尽早干预,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5.家属承担好家务
因患者病后会有各种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配偶和家人要主动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
6.与患者都沟通
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多与患者沟通,观察情绪变化,对焦虑、忧郁、自责情绪进行劝解疏导,对悲观的情绪要给予信心和希望,注意发现悲观的情绪和自伤自杀、伤害孩子的先兆,避免不良的行为发生;
7.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
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使其安全渡过围生期
研究表明,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分娩知识的了解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同时教给产妇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其对分娩过程的紧张、恐惧心理;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积极处理异常情况,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8.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不感到孤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支持鼓励她,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 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9.关注病情发展
产后1周是产后忧郁的高发期,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温馨的产后休养环境。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影响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态度和蔼热情,细心关怀,提高产妇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生理等恢复情况,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同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如让其了解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产后母儿检查的时间和地点、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对策等,尽可能地减轻照顾孩子的压力,避免诱发产后忧郁发生的因素,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
10.健康小提示
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地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