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贵是唐朝时期的开国名将,张和之子,自幼学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演义小说里面,张士贵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
作为唐军的将军,他执掌军队,却不想着如何为国杀敌,而只是一味追求自己的私利。薛仁贵从军后,他百般阻挠,将薛仁贵打入火头军,抢夺薛仁贵的军功。最后甚至还起兵造反,围攻长安……
演义小说里面的张士贵,毫无疑问,是一个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奸臣。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和演义小说里的那个形象,其实是截然相反的。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非但没有陷害过薛仁贵,反倒是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真正的唐军名将,对唐朝贡献极大。
张士贵,字武安,河南卢氏县人。张士贵生于公元586年,当时隋朝刚刚开国五年,还没南下灭陈统一天下。张士贵他们家是典型的山东士族,祖上世代做官,从北魏时代开始,地位就不低。后来到了张士贵他爹张国这一代,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但张家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张国曾在隋朝历任陕县主簿,硖州录事和参军,后来以军功被授予大都督的荣誉职位。
总之,张家在河南卢氏县这边,算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豪强。和当时最顶尖的世家门阀相比,或许差了不少。但是在当地,绝对相当有影响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张士贵靠着张家的影响力,很快就在当地拉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虽然比不上那些顶尖割据势力,但保护家乡不受侵犯,已是绰绰有余。
这时的张士贵,仅仅只有三十岁左右。
拉起一支队伍之后,张士贵很快得到了各方的注意。据说当时周围几个强大的割据势力,比如李密、王世充等人,就都曾主动给他写信,想要对他进行招揽。
然而面对这些强大势力的招揽,张士贵却表现得十分冷静。并没有一时冲动,或是对他的示好,便直接投靠。相反,张士贵一直在冷静观察,观察时局的动向。
张士贵很清楚,以他所带领的这支队伍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在这个乱世当中,永远独立,更不可能独自打开一片天地。所以,张士贵肯定是要找一个强大的势力去进行投靠。但如此一来,选择哪一方势力去进行投靠,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投靠错了,那以后肯定是万劫不复了。
在经过缜密的思考后,张士贵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他既没有选择强大的瓦岗军,也没有选择洛阳的王世充,更没有选择窦建德之类的农民军势力。
他选择的,是远在关中的李渊。
张士贵投靠李渊的时候,李渊才刚刚进入关中,整体实力还不是特别强。至少相比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以及王世充所代表的隋朝余部来说,其实要弱很多。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张士贵的这个选择,无疑是最为明智的!
就在张士贵投靠李渊的同时,整个天下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
首先,李密带领瓦岗军,强攻洛阳,和王世充进行了一场大战。最后,经过惨烈的战斗之后,李密重创王世充主力,即将拿下洛阳。与此同时,李渊则是进军关中,彻底控制住了整个关中地区,一跃成为整个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此后,李渊派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率领大军进攻洛阳,想要趁李密和王世充互有折损的时候,渔翁得利。在这个时候,张士贵也带领自己麾下的军队,参与了这场战斗。不过在这一战当中,李家虽然有所斩获,但因为当时洛阳方面的守卫还很强,并没有直接攻下洛阳。最终,李家只是占领了一些地盘,便暂时撤了回去。
在这之后,张士贵也就随同大军,从河南撤回了关中。
而在这一战之后不久,扬州那边便发生了兵变,隋炀帝杨广被麾下的禁军杀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都政变’。江都政变后,随着杨广的身死,隋朝彻底灭亡。一个多月以后,李渊在长安登基,唐朝正式开国。
唐朝开国的时候,张士贵凭着之前的功劳,被封为通州刺史。此后,张士贵更是直接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麾下,随同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
之后的几年里,张士贵一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唐初北方的几场著名战役,张士贵几乎无一缺席,立下了不少战功。不过,因为当时李世民麾下,能打的猛人实在是太多,所以就显得张士贵有些不太出众。
但是这几年的仗打下来之后,张士贵却已经成了李世民的嫡系人马。几年之后,唐朝已经彻底统一了天下,历史的主线剧情,也从原本的统一天下,变成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间的夺嫡大战。
在这场夺嫡大战当中,张士贵作为李世民的嫡系人马,自然是一直坚定站在李世民这头。又过了几年之后,到了武德九年,随着双方斗争彻底白热化,李世民最终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以一场政变结束了这场夺嫡大战。作为李世民的嫡系,张士贵自然也参加了玄武门事变。不过在这场玄武门事变当中,张士贵发挥出的作用不大,更类似于群众演员。
这一年,张士贵41岁。
虽说没能在玄武门事变中,发挥出太重要的作用。但既然参加了玄武门事变,之前又追随李世民多年。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在,张士贵自然也就越发得到重用。先是被任命为玄武门长上,替李世民守卫宫城。后来又曾征讨西南的反叛僚人,参与了唐朝讨伐薛延陀的战事。
从张士贵的这些经历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实贞观年间的张士贵,应该算是唐军内部的二流将军。既不如李靖这种超一流战神,也不如那些可以坐镇边境,独当一面的一流猛将。但这主要是因为,贞观年间的猛人实在是太多,所以把张士贵显得有些弱。并不意味着,张士贵本人就有多差。
贞观十八年,在张士贵59岁这一年,李世民正式下令,征讨高句丽,张士贵也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独自负责统领一支军队。因为演义小说的原因,后世对这段故事比较熟悉。但实际上,正史上的真实情况,其实和演义小说里面所说的,相去甚远。
李世民下令开战之后,张士贵独自统领一支军队。在这之后,薛仁贵就来到了张士贵的军营当中,报名参战。不过,薛仁贵参军之后,其实并未受到张士贵的任何打压。相反,张士贵见到薛仁贵之后,发现薛仁贵勇武非凡,对薛仁贵还多有提携。
后来,在征讨高句丽的安市城之战当中,薛仁贵身穿白袍,在战场上英勇非凡,得到了李世民的注意,终于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张士贵并没有任何打压,反倒是积极对薛仁贵进行举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士贵算是薛仁贵的官场引路人。
征讨高句丽之战结束后,唐军撤回国内。之前在战场上英勇非凡的薛仁贵,被李世民调到了京城,负责保卫皇城。接下来的几年里,薛仁贵其实是张士贵的直属手下,受到了张士贵的很多照顾。而且,在这几年当中,薛仁贵也从很多唐朝名将那里,学到了不少行军打仗的知识。这才从一个单纯的猛将,变成了一个统兵的帅才。
在此期间,张士贵与薛仁贵之间,虽然没有师徒之名,但却一直在尽量传授自己的经验,对薛仁贵帮助极大。
公元653年,已经68岁的张士贵,正式申请退休回家。张士贵退休之后,薛仁贵正式接班,全权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退休之后的张士贵,在家安心生活了四年后,安然去世,终年72岁。
在张士贵去世的同时,唐朝再次重启了对高句丽的战事。一年之后薛仁贵正式率军,征讨高句丽。所以,演义小说里薛仁贵二次东征的时候,张士贵所谓的加害之举,是绝对不可能的。
纵观张士贵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人,也从来没有加害过薛仁贵。真实的张士贵,或许并不是最顶尖的帅才,在名将辈出的贞观年间,也未必排的上号。但作为一个将军,张士贵显然是合格的。
至于张士贵为何会变成后来演义小说里面的那个角色,这事主要得怪后世的那些宋元时期的文人们。因为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开始逐渐流行。薛仁贵作为唐初的传奇人物,自然也就成了文人笔下的常客。但问题是,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戏剧冲突,才能更加凸显出薛仁贵的形象。
而宋元时期,因为时代背景的原因,大家对于一些昏庸的上位者极度痛恨。所以,昏庸的上位者被打倒,忠臣良将被平冤昭雪这种情节,就格外受大家的喜爱。如此一来,作为薛仁贵上司的张士贵,自然也就慢慢被丑化,逐渐成了后世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形象。
张士贵的这个故事,也带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张士贵之所以会被丑化,就是因为后世的文人们,为了追求卖点。这和今天很多资本控制了传媒渠道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对真相进行扭曲和歪解,其实是一个道理。
照这样来看的话,媒体或者说传媒渠道这种东西,还真不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资本控制。要不然的话,普通大众所看到的东西,可能就不是真正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