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印章这个东西并不陌生,在早些年,很多人都是有私人的印章的。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制作盗版印章的难度越来越低,个人的印章也渐渐的被淘汰,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印章作为个人的凭信,其实历史悠久。今天知秀网小编就来讲讲印章的历史渊源吧。
中国印章文化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战国时已普遍使用。先秦的印章通称为「古玺」,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才成为权力的象征,皇帝所用才能称为「玺」,臣民的则称为「印」。
秦朝灭亡后,但汉朝,开始有了印章、章、印信、信印的叫法,诸侯王和王太后们承袭秦制仍用「玺」,「章」则为军中将领使用。因此汉朝有大量的印章传于后世。
隋朝开启了中国古代印章制度与风格的又一新的历史阶段。纸张的使用、简牍的退出,使印体增大,公印就不再像秦汉时期一样刊刻职官名而发给本人佩带,而是转为发给以官吏为代表的官署。公印不再佩带而变为匣装,置诸衙署。唐朝也出现了更多功能的印章门类,如鉴藏印和斋馆印等。
经过五代十国的宋朝,初期百废待兴,官印一度袭用五代旧印。后来重铸公印时,百官印一律用铜铸造,大小依官阶高低而有所区别。文人首次使用印章是在元朝,元朝王冕以花乳石刻印,开了文人用印的先河,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自此之后,大量的文人书画家,以柔而易刻的青田石为载体,自篆自刻,寄托情怀,拉开了流派篆刻的序幕,使之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品。
随着印章的发展,它已经不止是个人凭信的象征了,而更多是实用与艺术的合体,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中国印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印章也逐渐成为热门收藏的新门类,也让这份文化不至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