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世纪是属于胖子的美好时代?详解其原因

根据现代人的审美,瘦子比胖子美的多,减肥是很多人日常必需要做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说中世纪是属于胖子的美好时代?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世纪:胖子的美好时代

今天的欧洲和中国一样,减肥广告随处可见,脂肪是人人皆欲除之而后快的累赘。但在中世纪,肥胖却意味着健康、富有和权力。频繁的饥荒和灾难导致大部分人的胃无法稳定地得到满足,只有非常富裕的人才能“毫无节制地饮食”,所以,丰满甚至肥胖的身材被认为是一项特权,是上等阶层最直观的标志。在这一时期,减肥不是问题,如何变得更丰满,更胖才是问题。

13世纪的医生锡耶纳的阿尔德布兰丁认为,肉类最有营养,肉食能提供更多的力量,还能让食用者长肉。所以,好身材要靠吃才能获得,尤其要多吃肉食。而在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中,暴饮暴食甚至被认为是勇武的象征。比如,莫尼亚日?雷诺阿一顿扫光“五个大饼、五只阉鸡外加一塞梯尔葡萄酒”;而丹麦英雄奥吉尔的食量相当于三个农民,一小会儿就能吃掉四分之一头大牛。维加莱罗认为,体力是骑士阶层统治力量的体现,暴饮暴食和膀大腰圆意味着强大的体力,是统治者最直观的外在标志。

即使在中世纪,对肥胖的赞赏也有一个限度,例如骑士至少不能胖到无法骑马作战。天主教会认为暴饮暴食是贪婪的体现,有节制的饮食能有效控制贪欲。中世纪的医生则提出,饮食过量是有害的,人们不应“在饭后感到胃部膨胀”。最后,宫廷社交的兴起要求贵族注意体型,最晚从13世纪末开始,“合理的腹部”成为法国审美的一个标准。

总体而言,中世纪是胖子的黄金时代,胖人美于瘦子。只有少数“过胖”的人才会得到负面评价。

近代早期:胖瘦平分秋色

15世纪时,肥胖的美好形象开始发生动摇。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越来越精细地描绘人体,身材成为表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一个要素——下层民众肥胖而粗鲁,上层人物轻盈而匀称。尽管此时丰满的身材仍然象征着权力和富有,但由于近代社会重视工作效率,肥胖开始和“迟缓”、“懒惰”、“愚笨”等负面评价联系在一起。文章开头提及的人们对爱德华四世死因的评价恰恰反映了这一变化。

伴随着肥胖形象的负面化,作为应对之道的减肥在欧洲应时而生。此时减肥的主要目标是矫正难看的身材,遮掩赘余的脂肪,和身体健康并无太大关系。因此,减肥方法以节制饮食和束缚身型为主。欧洲人开始调整饮食结构,计算食品重量,发明形形色色的减肥食谱,当时醋和柠檬被普遍奉为减肥圣品。为了雕塑出完美的体型,紧身胸衣流行起来。紧身胸衣虽然勾勒出了女性的身体曲线,却被称作“钢铁刑具”,因为它不仅令穿戴者感到不适,还有折断肋骨,损害内脏的风险。然而,为了身材的美丽,欧洲贵族女性还是趋之若鹜。

国内论著多把紧身胸衣的发明归功于16世纪的法国王后卡特琳娜·美第奇。其实,最早的紧身胸衣出现在西班牙。而美第奇王后实际上采用了一种在当时被视为另类的减肥方法——运动。有外国驻法大使这样描述她的生活:“她迷失在混乱的生活方式中,她吃很多,但是饭后她就想办法通过体力运动来弥补。她步行,她爬山,她从来不待在一处。最奇怪的是她还去打猎。”这可能是欧洲有关运动减肥的最早记载,但是大使惊讶的语气说明,运动减肥是多么稀奇。

虽然胖不再意味着美和好的社会评价,瘦却仍然可能是脾气差、有气无力和性格忧郁的外在象征。可以说,近代早期是一个胖瘦形象平分秋色的时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