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众多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位非常特殊,他应该是所有人中最聪明的,也是最低调的。其才能堪比诸葛亮,其智商甚至超过刘伯温,朱元璋对他的礼遇超过所有人。另外他还是最低调,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正是因为他的低调,最终才得以善终。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此人就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陈遇!这是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陈遇字中行,出身书香门第,他的高祖在宋朝担任翰林学士,自此迁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陈遇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天文星象之术有很深的研究,“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
元朝末年,陈遇曾担任温州教授,但他发现元朝政局动乱,一定会灭亡,于是弃官归隐,人称其为“静诚先生”,颇负盛名。朱元璋渡过长江后,占领金陵,并且招贤纳士。曾经担任元朝江南行台侍御史秦从龙,也在朱元璋的盛情邀请下出山相助。朱元璋对秦从龙很信任,“朝夕访以时事”,“事无大小悉与之谋”。
此时,秦从龙向朱元璋极力推荐陈遇,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于是朱元璋“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陈遇到金陵后,朱元璋与他进行了一番会谈,“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此后陈遇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辅佐其成就帝业,但是“其计画多秘不传”,或许这正就是陈遇的聪明之处,“造膝之语,无一传于世”,“刘、宋诸公所不及者”。
朱元璋称吴王时,封陈遇为供奉司丞,但他婉言谢绝;朱元璋称帝时,先后三次封陈遇为翰林学术,又被他谢绝。于是朱元璋赐给陈遇“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洪武三年,陈遇“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回到南京后,朱元璋准备加封为中书左丞,又被陈遇推辞。
第二年,朱元璋在华盖殿召见陈遇,让他当场写《平西诏》。写完后,朱元璋又想封陈遇官职,“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后来西域进献良马,陈遇引用汉朝的故事劝谏,朱元璋很高兴,又想封陈遇官职,“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朱元璋沉吟良久,“自是不复强以官”。
陈遇虽然没有任何官职,但是朱元璋对他的礼遇是最高的,“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朱元璋甚至多次去陈遇家中请教,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朱元璋先后八次要为陈遇加官进爵,但都被他谢绝,后来朱元璋又想封陈遇的三个儿子,陈遇说道:“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
就这样陈遇一直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这也让他躲过了明朝初年的血雨腥风。洪武八年,诚意伯刘伯温被毒死。洪武十五年,陈遇病故,朱元璋闻讯后非常悲伤,特意下旨将其埋葬在钟山附近。常言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陈遇堪称大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