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疑作为一代神童 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对曹操和神童周不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北宋临川先生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散文《伤仲永》,用言简意赅的笔触描写了一位少年神童的养残史,告诫我们甭管你生来IQ有多少,后天努力不能少,否则就算你是天赋异禀、骨骼惊奇的龙傲天,也只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

方仲永作为一个神童倒下了,千千万万个神童依旧屹立不倒,自古以来,中国还真不缺各式各样的神童。这大概也跟“出名要趁早”有异曲同工之妙,哪位孩子要是表现出远超自己年龄的聪慧,说不定就能赢在起跑线上,瞬间就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众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譬如秦朝时期的甘罗,年仅十二岁,就凭借说服张唐和替秦国取得十一座城市的功劳,成为了秦国上卿。

汉代的时候,为了将现在的神童、未来的栋梁趁早划拉到自己碗里,还特意在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框架下为神童们另辟蹊径,凡是通过考核的幼年才俊全都授予“童子郎”,少年为官做事。

到了三国时期,另一位举世闻名的神童横空出世,就是曹操那位称象的儿子曹冲,根据史籍记载,这位曹冲的事迹可不仅仅只有称称重量这一件事,他还表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仁慈的处事原则,帮助曹操分辨是非,曹操甚至想要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他。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备受曹操喜爱的少年神童在他自己十三岁的时候黯然离世,根据记载可知,他的离世在无形当中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譬如他的哥哥曹丕,恐怕就要偷着乐,少了一个未来争权夺利的大敌,再比如曹冲的挚友周不疑,更是因此丧命。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神童周围的朋友当中自然也会有神童,毕竟一般的孩子也跟不上神童的思路,玩不到一起去。周不疑就是这样一位曹冲的神童朋友。

周不疑本来是荆州人氏,他的舅舅刘先在刘表手下当別驾从事,在荆州那地也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后来曹操南征刘表,刘先就带着周不疑投降了曹操,因此周不疑这个神童才来到许都,结识了另一位神童曹冲。

周不疑这个神童到底有多神呢?据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聪明伶俐,因此他舅舅就想给他找个好老师,看上了同郡的名士刘巴,谁知这位刘巴竟然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够,没有资格教周不疑。

要知道这位刘巴刘子初可不是一般人,他后来在蜀汉担任尚书令,曾经解决蜀汉初期国用不足的问题,也曾参与制定蜀汉的法律法令,刘备登记时的一系列文件也是由他起草,诸葛亮认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可这样一位蜀汉后来的股肱之臣,竟然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周不疑的老师,可见周不疑少年时期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后来,曹魏一方发现白雀,当时的人都把这件事看成是祥瑞的征兆,曹操特地令人写文章赞颂,当时周不疑得到曹操颁发的纸笔后,立马就写成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连曹操都大为惊叹。

周不疑的聪慧不仅仅只在文学的方面,据说当时曹操远征乌桓,包围了乌桓的政治中心柳城,但却迟迟无法攻克,当时的周不疑随军出征,就自告奋勇为曹操想出了十条计策,后老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成功拿下柳城。

这段记载要是真实可信的话,那么周不疑就不再仅仅只是未来有可能成才的神童,而是已经具备出色政治和军事能力的国家砥柱。当然也有很多人对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存疑,认为这件事起码有三个主要疑点。

首先,曹操征伐乌桓是发生在建安十二年的事情,目的是扫平袁氏余孽以及与之相勾结的乌桓蹋顿势力,以彻底稳定自己已经占领的北方地区。在彻底消灭北方的潜在隐患后,曹操才在建安十三年南征刘表,也就是说在建安十二年的时候,周不疑应该在荆州,根本不能随曹操征伐柳城。

其次,是周不疑的年龄问题。周不疑生于公元192年,在建安十二年,他只有16岁,还未到弱冠之年,哪怕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没有成年,曹操怎么会让一个孩子从军打仗呢。

最后,曹操和乌桓之间的战略性决战发生在柳城之外的白狼山,乌桓面对曹操的攻势选择出城野战,在这场野战之中,曹操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乌桓军的主力被张辽等人指挥曹军基本消灭,乌桓首领蹋顿等人被阵斩,换言之,当曹操包围柳城时,柳城之中群龙无首、精锐尽丧,已经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对于曹操来讲,已是唾手可得,不可能存在无法攻下柳城的情况。

周不疑之死

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周不疑的确具备远超常人的天资,如果正常发展下去,周不疑也许会成长为三国时期一颗璀璨的新星,然而事情发展随着曹冲的去世而急转直下,他的离世让曹操在悲痛之余,也开始忌惮周不疑“近乎妖”的智慧和早熟。

本来曹冲尚在的时候,曹操对自己儿子的聪明才智很有信心,自觉凭借曹冲的智慧未来足以驾驭周不疑,两个孩子关系亲密的一起长大,情比金坚,并为一时瑜亮,现在瞧着就很养眼,未来还可成为曹氏家族的一对定海神针。

可曹冲一走,曹操对比一下自己其他儿子和周不疑之间的智力差距,觉得放任周不疑成长下去,自己的儿子恐怕压不住他,再加上丧子之痛,过去瞧周不疑有多可爱,现在见着他就有多伤心,于是决定派人除掉他。

当时的曹丕或许是觉得一个小屁孩不能给自己、给曹氏家族带来什么威胁,也或许是起了爱才之心,想要拉拢周不疑做自己未来的得力臂助,总而言之是出面向曹操求情,希望曹操能放周不疑一马。

而曹操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没怎么委婉,直截了当地用9字道出缘由:“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

大概曹操也觉得公然找这个少年的麻烦挺说不过去的,就直接派遣刺客暗杀了周不疑。

结语

周不疑身死之时,只有十七岁,少年英才曾经如日中天,也如流星一般旋起旋灭,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可见有才是好事,可有才的太锋芒毕露就有可能是祸患了,三国时期最后的赢家是谁?是最会韬光养晦的司马懿,君子待时而动,时机不到还是先苟着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零陵先贤传》、《文献通考》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