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自立国开始,一心想恢复汉室江山,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公元234年,在五丈原病逝。
史实并不像小说,有“死诸葛吓退活司马”那样的神话段子,其实当时形势非常凶险,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领军从别道率先撤退,还把他所走过的阁道都烧毁了。此时若不是姜维挺身而出,统领自己手下的虎步军断后,击退试图追击的司马懿,那蜀汉的大军能不能全须全尾地撤回去就很难说了。
此时的姜维受到诸葛亮的赏识和保荐,已经担任中监军征西将军。
诸葛亮虽然死了,伐魏的大业没有终止,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屡次兴兵出战,但因为种种不顺,收效甚微。
后来姜维又想出兵控制陇西以便利用羌胡,被当时的尚书令费祎否掉了。费祎认为:诸葛丞相都不能北定中原,咱们这几下子差得太远了!就别瞎折腾了,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为上。所以,他把姜维能指挥的军队始终控制在万人之内,姜维有心无力,只能徒唤奈何。
直到公元253年春,费祎被刺杀身亡,军权才又回到姜维手里。此后连续四年,每年他都率军攻魏,有胜有负,也没有大的进展。
时间来到257年,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来到了姜维的面前。当时曹魏国内大乱,由于司马氏专权跋扈,继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后,诸葛亮的族弟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再次起兵,意图“清君侧”,保曹氏,他还派出长史吴纲带着儿子诸葛靓到东吴当人质,请求援兵。
东吴国内也磕磕绊绊,孙权的小儿子孙亮刚刚亲政,一向把持朝政的孙綝虽然暴虐,倒也能认识到这是天赐良机,派出文钦、朱异等各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魏国。
消息传来,时任后将军的姜维也敏锐地做出了判断,并迅速调集兵马攻向秦川。
司马昭正亲率二十万大军围攻寿春,与诸葛诞交锋,得知西边烽火又起,三线用兵,确实势若累卵。但司马昭心里并不绝望,因为在西线有一个他的老爹司马懿格外器重的大将,此人虽然口吃,但用兵绝不含糊,用他来抵挡姜维,司马昭认为足够了。
这员大将就是放牛娃出身的邓艾。
草根出身的邓艾先是被司马懿慧眼看中,提拔他当了一个小小的尚书郎,他由此一步步积累军功,直至升任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并被进封为邓侯。
放牛娃当然今非昔比,此时他牧守的是大魏国的西部边疆,肩挑着半壁江山。
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存着大量军粮,且守军力量薄弱。邓艾料到姜维会袭夺长城,立即和征西将军司马望合军据守。
姜维果然率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因为不少关中兵都被司马昭调去征讨诸葛诞,邓艾和司马望手里的兵马捉襟见肘,只能近水筑寨,死守不战。
蜀军多次挑战,邓艾司马望采取的就是甲鱼战术,龟缩不出。姜维也无良计可施,于是两军长期对峙。
对峙的结果是时间缓缓流逝,他们能等,但诸葛诞那边却等不起了,到次年的二月份,寿春被攻克,诸葛诞兵败出逃被杀。而在此之前,吴国的大军因为将帅不和,屡次受挫,已经灰溜溜退回江东了。
天赐的机会就这样被耗掉了,姜维收到了诸葛诞败亡的消息,知道大事难成,只能引军悻悻而还。
邓艾只用了一个“拖”字诀,就化解了危机,随后,他升任征西将军,食邑六千六百户。
姜维遇到了邓艾,简直是他命中的克星。
在此之前,公元249年和公元256年,邓艾已经两次击败了姜维。尤其是256年两军战于段谷,邓艾料敌准确,又能因机制变,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此一战,蜀军受重创,姜维败归后,才自请贬为后将军。
两人的最后一战是在262年,时任大将军的姜维起兵再度伐魏,大军攻入洮阳。
邓艾认为,姜维劳师远征,战线拉得太长,给养困难,必难持久。于是,他派兵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以逸待劳。姜维到达后双方一场激战,魏军势不可挡,蜀军大败,姜维只好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
此后的事情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绝境。降江油,克绵竹,力斩蜀将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兵锋所向,直抵成都城下。
后主刘禅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邓艾手执符节,解开绑缚,焚烧棺材,接受投降。
建此大功的邓艾膨胀了,飘了,傲娇得无法自持。而一至跟他很不对付的钟会,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司马昭下令收押了他,随后,他和儿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田续所杀。
人是死了,但是邓艾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这个人生来似乎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蜀国的。他不仅是姜维的克星,甚至是整个蜀国的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