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的银票就是一张纸 古代为何没有人造假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银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轻币重病吾农,未有奇方起困穷。——《喜雨口号呈陈守伯固十二首其一》

历史上,在纸币出现以前,都是使用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进行市场交换,贵金属一般包括金、银、铜。尽管这些贵金属自身具有很大的价值,具备天然的货币属性,但由于不方便携带,在携带和储存上也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纸币作为货币历史上一次重大革新,由于其便捷性和安全性,逐渐取代金银铜等贵金属,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货币。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名叫“交子”,又名“楮币”。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后因发现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被禁止发行,但交子的出现却开启了中国古代货币由贵金属转换为银票的历史,并且银票在当时已经具有相当重要的用途了,宋代的吴自牧就有在《梦梁录》里记载:“造会纸局,在赤山湖滨。此后纸质银票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交子

对于货币的造假,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相比于银票来说,贵金属的造假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因为相较于现代货币的“价”和“值”的分离,古代货币的“价”“值”是相统一的。古代货币最常用的造假手段是改变贵金属的含量,也就是往贵金属里增加其他非贵金属物质,比如铅和锡,把贵金属的含量减少,即可以轻易获得利润。不过这种造假比较容易被发现,也就是我们经常电视剧里看到的口咬和吹气。

宋朝银票

历史上自从银票出现后,造假的现象减少了很多。很多人不禁要问: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对其造假会获得更大的利润,并且古代应该没有现今的防伪技术水平,却为何无人造假了?其实看看银票上边这行字便知道,一般银票上都会写有“伪造者处死”的字样。当然也不能简单认为只是朝廷对于打假力度的提高,虽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还有其它多方面的综合且复杂的原因。

高丽纸

首先是银票的材料。与现代纸币不同,古代银票的材料都十分考究。如宋代使用“楮皮”纸,明代用桑树皮造纸,清朝的时候就委托高丽制造特殊的纸张,作为贡品朝贡清朝。这些用于制造银票材料的根本不在民间流通,只有朝廷和官府能够有权使用,普通民众都无法获得造假的材料,这就在流通的根源上防止了造假的发生。

清朝银票

其次是银票制作技术。与现代货币相同,古代银票上也有着各种复杂的图案。不同的是,现代货币大都是使用激光蚀刻出各种图案,而古代银票上的图案大都是由技艺高超的工匠绘制完成。不仅对绘制的水平有极高的要求,并且图案也不是固定的,虽然内容都是传统的花鸟鱼虫,但图案的样式和风格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换,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对于银票图案造假的难度。

此外,古代银票上都会有官府的印章,这些印章大都是由红色和黑色的骑缝印组成,印章的制作水平相当高,想要在民间复制及其困难。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银票上的图案和印章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在印章和图案之外,也出现了针孔和点墨技术。不同的银票上都会有不同位置和样式的针孔和点墨,这就相当银票的一种“身份证”,与今天人民币上的编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由于民间技术水平上不能达到以假乱真,也就大大提高了银票造假的门槛。

再次是流通周期快。为了防止民间对银票仿制水平的提高,官方还规定固定批次的银票的流通时间,一般是在1到2年,这比现今货币的流通时间还要短很多。一批新的货币在市场流通1到2年后,就面临着淘汰,退出市场流通领域。而官方也会销毁相应批次的底板,着手制作新一批次的银票,放在市场上流通。如此快的更新频率,使得造假的时间成本极大提高,这就在时间上杜绝了造假现象的发生。

最后是官府的惩罚措施。现今对纸币的造假都是根据制造数量和流通情况,依据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罚。而在古代对于银票造假的惩罚情况要严厉得多,一般银票上都会写有“伪造者处死”的字样。对于伪造银票的犯罪行为,一开始就是由死刑定论,警示作用非常明显。并且后来不仅是伪造者自己有性命之忧,其家族甚至还会被株连。面对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也就几乎没有人敢对银票进行伪造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官府对防止银票造假所做的措施,包括对银票造假的材料、技术、时间、惩罚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并且除此之外,还包括对银票的编号、流通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方面综合作用,就形成了古代银票造假率低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古代朝廷和政府对市场流通货币的重视,和对防止银票伪造所做的努力。

参考资料:

《成都大词典》

《梦梁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