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北宋文坛的地位如何?乌台诗案是怎样的?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说唐朝诗坛里,李杜二人是两座并峙的高峰,那么宋朝文坛里,苏轼就是当之无愧的“神”。

有一天,宋神宗问自己身边的大臣,苏轼可以和哪位古人比肩?身边的大臣说苏轼可与李白相提并论,可是宋神宗不以为然,说:“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大概意思就是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却不如苏轼广博。

有一说一,苏轼正如宋神宗所说,不论是诗、词、书、画、散文,苏轼都是一把好手,在北宋文坛里,各个方面都是顶尖大拿。

在诗歌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其实唐朝诗人里也有全能型人才,比如王维,但是苏轼能成为学贯古今,名扬四海的顶流偶像,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还是因为他的坎坷人生,至于王维嘛,佛系了。

苏轼虽然屡遭挫折,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热爱,可谓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除了一大堆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外,苏轼留给后人的,还有很多。比如东坡肘子、东坡肉,再比如河东狮吼、明日黄花等等名梗。

苏轼的一生基本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年少有为、仕途不顺、黄州修炼、东山再起、再遭贬谪。

那年他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老爹叫苏洵,官职不大,文采不小,加上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并称“三苏”,一家子大文豪。

苏轼打小就受到了老爹严格的教导,因为苏洵的要求过于严格,苏轼到老了还在做老爹教训自己的噩梦。年少的苏轼小小年纪就跟着自己的老爹,带着自己的老弟一起去开封府赶考。真是考试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当时的主考官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欧阳修,他看到苏轼的文章后惊为天人,但是当时的科举考试是糊名制,也就是没办法知道考生是谁,欧阳修担心这个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被别人说闲话,所以就给了个第二名。

就是因为这个美丽的意外,苏轼结识了自己的伯乐——欧阳修。之后苏轼称欧阳修为老师,欧阳修也力捧苏轼,使得苏轼很快就名震文坛。

仅仅看到这里,你绝对会以为苏轼也会是晏殊一般的人生赢家,可是巅峰一过,苏轼的人生开始了过山车一般的大反转。

人生啊,往往就是起落落落落落落

说起苏轼过山车一般的人生经历,不得不说政坛大佬王安石,就是他一手造就了苏轼仕途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之前我们讲过王安石变法,对于老王的变法,苏轼其实是有点反对的。

不过反对归反对,苏轼的态度和司马光还是非常不同的。司马光对于王安石变法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但是苏轼则认为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主要在于操之过急,没有循序渐进。

所以和正面硬刚的司马光不一样,苏轼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在明知自己斗不过王安石的情况下,急流勇退,申请外调到杭州做通判,大概相当于杭州市副市长。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把心思都放在了怎么为老百姓做好事上,还创作了大量诗作,一举奠定了自己文坛霸主的地位。

比如这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明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同时在这个时期,苏轼还开始大量填词,相比于其他人来说,苏轼算是半路出家的词人,但是和其他专业的填词人不一样,苏轼是搞突破的!

三年后苏轼被安排到密州去做知州,正值西夏袭扰大宋期间,苏轼在和友人打猎的时候,写出了大名鼎鼎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完这首词,苏轼是相当满意的,于是就给好朋友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觉得自己的词有别于柳永的温香软玉,不应该由歌姬来唱,应该是配上羌笛和军鼓,由壮士边击掌、跺脚,边和节而歌。也就是从苏轼开始,宋词的词风中,出现了一改往日软绵绵风格的豪放派。

初到密州的苏轼已是不惑之年,一天他梦见了自己已逝10年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于是便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全词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不工雕琢,但是却写出了对亡妻无尽的思念,最是真情实感最戳人心。

而由于长期在外做官,难见家人,于是他又在中秋佳节思念自己的弟弟,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两首词,一首忆亡妻,一首思胞弟,在苏轼之前,无人这样写过,苏轼在词作中有拓展了人伦之情。

生活总是在你以为安定之后,再给你一巴掌

可是就在苏轼漂泊辗转之时,一场阴谋也悄然来袭。

因为苏轼除了以上这些名篇之外,还写了很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诗,改革派一直耿耿于怀,打算干掉他,于是就罗织罪名弹劾苏轼,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因为审理苏轼案件的御史台府衙里有很多柏树,常有乌鸦来筑巢,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而苏轼又是因为写诗而被弹劾,所以这个案子才叫乌台诗案。

苏轼在被关押期间,多次想要自杀,甚至给弟弟苏辙写了诀别诗“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但是在苏轼身陷囹圄之后,许多朋友也纷纷出手相救,其中还包括了已经告老还乡的王安石,王安石亲自写信给宋神宗,说道:“圣朝不宜诛名士”。意思大概就是说:“老板啊,你身为贤主,英明神武,就不要跟苏轼一般见识了,别太计较了。”

除了王安石之外,苏辙、章惇还有太皇太后曹氏也都为苏轼求情,所以宋神宗还是放掉了苏轼,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最终被贬黄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