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文史百科

端午: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很多别致的端午习俗,在我国的一些古典名著中也有精彩描述。

提及端午节最多者,当推《红楼梦》。第二十四回,贾芸为讨好王熙凤,便买香料送之,从而,让正在置办端午的她,既省去了麻烦,又节约了银两,自然特别满意。第二十八回,皇妃元春给贾府赏赐端午礼,随后,贾府又照其吩咐,到清虚观打醮祈福。第三十回,又来了段小小的插曲。大观园中,一群孩子玩耍时起了矛盾,哭闹不止。这时,黛玉便过去安慰他们:“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这样,直到第三十一回,端午节才终于姗姗而来:“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还写到王夫人准备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的情景。中午时分,大家饮雄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俨然一派热闹祥和、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

《水浒传》第十二回,写杨志被发配至大名府的情节。“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书中蕤宾节,便是端午节。正是这天,杨志才被委以重任,从而引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由此可见,这个特殊的端午节,对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来说,该是何等的至关重要。作者还通过一阙词,把宋代京城的端午盛况,渲染得淋漓尽致:“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其中提到的绿艾、红榴、菖蒲、角黍、葵扇等植物和美食,直到如今,仍然是我们过端午时的必备之物。

而到了《西游记》里,端午节更是随唐僧师徒的脚步,走出了国门,来到了毗邻西天的朱紫国,而且过得有模有样,丝毫不亚于京都长安。患病的国王不无深情回忆道:“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可不料,就在众人欢笑嬉戏之际,却突然妖怪出现,不但吓得国王把刚吞下的粽子凝滞在腹,而且又掠走了王后。这雪上加霜般的重击,让国王从此落下病根、卧床不起。最后,多亏孙行者施法,才将糯米排出救其一命。

除了名著中描述的端午节外,古人也认为,五月是恶月,此月初五是恶日、凶日。五月五日出生的婴儿,是将会给父母带来灾难的凶人,所以要么被扼杀,要么被抛弃,就是侥幸活下的,也会被歧视、虐待,但也有几位端午节诞生的古人,长大后却成为名人。

战国后期,齐国贵族田婴的小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出生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田婴再三吩咐她抛弃这个男孩,但小夫人万分不舍,偷偷地抚养了好几年,才带田文去见父亲。田婴显得十分不高兴,对他十分冷淡,已经懂事的田文问父亲为何不喜欢自己。田婴告诉儿子说,他是“五月子”,长大到和门框一样高的时候会对父亲不利。田文答道:“房屋是人建造的。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不把门框留得更高一些呢?”他父亲哑口无言。田文长大之后,人称孟尝君。他礼贤下士,笼络了许多人才,先后被秦、齐、魏君主聘为丞相。

前秦建元九年(公元373年)端午节,前秦宰相王猛的儿子王休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婴,王休认为此日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会不利于自己,所以打算把他送给别人。王猛仔细端详了孙子,说:“当年的孟尝君也是五月初五出生的,但他当了齐国宰相。这孩子面相非凡,也许将来会有出息。”于是,他特地给孙子取名为“王镇恶”。王镇恶长大后,喜读兵书和论军国大事,虽不擅长骑马射箭等武功,但有谋略,处事果断。公元409年,东晋大将刘裕攻广固城(今青州)时,有人向刘裕推荐他,经过交谈,刘裕提拔他为自己的部将。王镇恶辅佐刘裕夺荆州,取长安,平定叛乱,灭亡后秦,成为一代名将。

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五月初五,拓跋元昊出生于灵州(今宁夏灵武)。少年时代的元昊喜欢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帽子,身配弓和箭,出行常常带着一百多位骑兵,自己乘坐骏马,前后有两位旗手开道,后有警卫步兵张青色三盖相随,左右簇拥,很是威风。他从小喜欢读诗书,对兵法更是专心研究阅读,尤其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政治、法律书籍。他善于思考、谋划,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宋朝边将曹玮很想一睹其风采,但总无法达到目的,后派人秘密偷绘了其图像,曹玮看到其相貌后不由惊叹:“真英勇啊!”

元昊便是后来的夏景宗,西夏开国皇帝,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由此可见,命运并非天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