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对董鄂妃如此喜欢 顺治为何没有立她为皇后

你真的了解顺治和董鄂妃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顺治皇帝给礼部的一道谕旨震惊了朝野:这位少年天子竟想要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这才距他们大婚不过两年而已!而且,朝野上下都知道,这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这门亲事,一是先帝满蒙联姻政策的延续,二也是加强孝庄娘家科尔沁部地位的重要举措。如今顺治想要废后,这分明是要出大事的节奏。

而顺治在谕旨中给的废后理由很简单,共有两条:第一条,这门亲事最早是由多尔衮提出的。顺治在亲政后,公布了多尔衮的罪状,剥夺他的封号,掘了他的墓,而废后既然与多尔衮沾了边儿,那这事儿也就上升到与多尔衮错误路线做斗争的高度。其次,顺治强调,他与皇后没有共同语言。外人可能看不出这其中的玄妙,与内廷亲近的大臣们,应该能明白,顺治这是把矛头指向了孝庄。

孝庄与顺治母子不合,已是由来已久。首先,孝庄从小就没怎么拉扯过顺治,造成母子感情非常淡薄;其次,顺治与孝庄的政见完全不合,孝庄一直主张首崇满洲,不喜欢汉文化。偏偏顺治痴迷于汉文化,会讲汉语,还能熟读儒学经典,两人因此也就对立起来。而作为孝庄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在政见和喜好上,完全是她姑妈的翻版,顺治自然不能容他。

不过,朝臣们以为,废后事关孝庄家族利益,肯定是成不了的,于是,纷纷上书反对废后,结果没想到,孝庄居然同意废后了。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孝庄怕失去她的儿子。原来在孝庄教训顺治不要废后时,顺治突然疯疯癫癫、大笑不止,这可把孝庄吓坏了,她害怕她的儿子会疯掉,最终只好将就于他。但孝庄家族的利益不能受损,半年多后,孝庄又把她的侄孙女安排成皇后,顺治也不得不勉强接受。本来,孝庄以为这事总算消停了,没想到,一个神秘女子的出现,再次打乱了她的算盘。

董鄂氏,是满洲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人。根据正史记载,这女子清清白白,应该是选秀入宫的。但18岁入宫,其实已超出了秀女的年龄,这分明是有问题的。而根据传教士汤若望的记载,董鄂氏应该是二婚女子。可不要小瞧这汤若望,他掌管着钦天监不说,与顺治的私交极深,顺治还叫他是玛法(满语:爷爷)。因此,汤若望的记载是有可信度的。而按照汤若望的说法,顺治曾迷恋一个军官的夫人,有次军官骂了他的夫人,心疼不已的顺治竟打了这军官一巴掌。军官受不了侮辱而自杀。最终,顺治将这位夫人封为贵妃。而这位贵妃后来生了儿子,顺治原本想立为太子,却早夭,而贵妃本人也在不久后去世了。汤若望说的,这明明就是董鄂妃啊,至于这位可怜的军官是谁,已无从考究。(有野史说是顺治的弟弟博果尔,因没有任何依据,本文不采纳)

实际上,汤若望的说法和正史也是能对应的。在清初,有命妇更番入侍后妃的制度。但在1654年四月,孝庄却下令废止这个制度。很可能,董鄂氏是在入宫侍奉后妃时被顺治看中,一来二去就好上了,为了阻止两人关系发展,孝庄便废除了命妇入宫的制度。只是,这一切都晚了,在可怜的军官自杀后,两人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1656年,董鄂氏正式入宫,被顺治封为贤妃。仅仅一个月后,董鄂氏就晋升为皇贵妃,这也充分说明两人是老相识,是有感情基础的。

而野史中,总是描写董鄂妃是多么的美艳动人,以至于顺治如此痴情。其实,在笔者看来,打动顺治的不仅是容貌,更重要的是四个字:情投意合。传说董鄂妃的母亲是汉人,而且,她从小随父亲鄂硕驻扎在江南,受江南风气影响,颇有汉人女子的温婉细腻和善解人意,这是那些出身于满洲和漠南、对汉文化有偏见的后妃们所没有的气质。而痴迷于汉文化的顺治,也因此与董鄂妃有了共同语言,成为情投意合的伉俪。

而一片痴心的顺治,还要给她心爱的女人一个正妻的名分,那就是皇后之位。于是,在1657年,顺治下谕旨给礼部,准备废后,虽没说会封谁为新皇后,但答案其实已不言而喻。而孝庄是不能容忍她的家族出现第二个废后,所以坚决不允,母子俩再次针锋相对。好在董鄂妃非常识大体,以死相拼,说顺治要是废后,“妾必不敢生”。在董鄂妃的逼迫下,顺治终于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其实,董鄂妃深知她集后宫千万宠爱于一身,已是众矢之的,所以,她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凡事总是尽心尽力,生怕被人挑出毛病。在皇后生病时,她曾在一旁伺候,五天五夜没有合眼,甚至恪妃生病时,她也伺候了三天三夜。只是,她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回报,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阴谋,她的儿子在1658年夭折了,受此打击的董鄂妃,也在1660年香消玉殒。

这对顺治的打击不言而喻。虽然,顺治追封董鄂妃为皇后,以超规格的待遇厚葬,但伊人已去,再也无法挽回,顺治也从此消沉下去。1661年,不管顺治是去世也好,出家也罢,他从此离开了世人的视线,只留下了一段算不上凄美但绝对悲剧的爱情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