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打高句丽的重要性
1.高句丽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建立高句丽,大概位置在如今的辽宁桓仁五女山城。
公元3年,高句丽把都城迁到了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国内城”。此后四百多年,高句丽政权一直定都于此。
直到公元427年,高句丽为了跟百济和新罗对抗,才将国都迁到平壤。
简单来说,高句丽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将它收回,自然是每一代大统一君主的责任!
2.高句丽是中原王朝的属国,却一直兼并周围边疆
高句丽自汉朝建国,在强大的大汉王朝,它也许只是一个边疆小国,可是随着中原王朝数次战乱,高句丽不断趁着战乱兼并周围疆域,将它的手伸到了中原领土。
在东汉末年,高句丽就曾主动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然而曹魏打下辽东之后,高句丽却私自毁约,乘机攻打了辽东西部,准备再次兼并一块地盘,没想到被曹魏反击,打断了它伸出的爪子。
在后来晋朝受到胡人攻击,从此南北分治,更是动乱数百年,在此期间,高句丽一直不断向中原王朝称臣,却一边又不断小动作,欲图兼并中原领土。
3.隋朝的大统一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因为它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主要是驱逐了“胡人”对中原大地的统治。
自五胡乱华开始,一直到隋朝再次统一,中华百姓可以说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北方,在异族的统治下,惨不忍睹。
隋文帝杨坚,虽然得位过程有瑕疵,但是凭着他再次统一中原的丰功伟绩,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绝对是值得称道的一位。
随着隋朝的一统,边上的高句丽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的视线,尤其是这个国家还一直小动作不断。
因此,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皇帝都曾出兵攻打高句丽,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祸患。
用隋炀帝的话说,就是“勿遗子孙忧也”!
高句丽不是小国
要想了解高句丽,首先得知道,这个高句丽跟后世的高丽是两个不同的政权。
高句丽是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政权,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7世纪,就是中古的西汉至唐朝年间。
而高丽则是只存在于朝鲜半岛,存在于918年-1392年,处于五代十国至明朝时期,地盘明显小于高句丽。
所以,不要以对待高丽的态度来对待高句丽,高句丽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国,据专业研究高句丽史、民族边疆史的历史学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杨秀祖《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都指出高句丽有60万军队。
对于不我们普通人来说,一个国家的大小,最重要的取决于版图和人口,这两个因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高句丽真不是一个小国,否则不至于能存在整整七八百年。
隋朝征伐高句丽
1.隋文帝时期:
公元597年,平阳王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第二年,隋文帝就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结果粮草供应不上,又逢大雨,最后水路两军还没到地方,就已经损失了十之八九。
不过隋文帝拿得起放得下,当婴阳王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之后,隋文帝果断罢兵,并待之如初。
2.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1)从公元610年开始,隋炀帝就准备远征高句丽,直到612年正式出发。
这一次,隋炀帝公率军超过113万,而为之运输物资的民夫更是大军的2倍,总共为了参战的人员超过500万。
这次战争过程可以说是一败涂地,数百万人死伤者不计其数。
2)公元613年,隋炀帝御驾亲征高句丽,结果攻打辽东城打了二十余日,却没打下来,后方的杨玄感却反了,隋炀帝急忙撤军。
这一战又是无功而返。
3)公元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高句丽国王害怕之下,将去年投降自己的隋朝叛将送给了隋炀帝,然后就班师回朝了。
也可以说是无功而返。
隋炀帝好大喜功,横征暴敛,最终隋朝灭亡
远征一个并不算弱小的国度,失败不是不能接受,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远征,在612、613、614年,连续三年间,隋炀帝发动全国,征兵攻打高句丽,不顾国内百姓已经水深火热,可以说这种做法完全没有他说的“勿遗子孙忧也”那么高大上,那么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好大喜功
无论攻打高句丽有何正确性,在失败一次之后,不顾国内民情,一而再,再而三出兵,主要原因无疑是因为他的好大喜功。
因为隋文帝杨坚当年在高句丽损失数十万兵马,而在杨坚征服全国影响下的杨广,希望能用征服高句丽来实现其报复,让后人牢记他的英明神武,因此堵上了一切,去远征。
2.中央集权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多面性,远征高句丽也一样,在明知劳民伤财的情况下,杨广依旧我行我素,也有他的小算盘,那就是针对国内的贵族。
隋朝的一统比较类似于秦始皇的统一,都是经过数百年的战乱,最终虽然统一了,但是国内隐藏矛盾不少,各个贵族世家都有自己的地盘。
比较明显的比如关陇贵族、山东豪族等等,这些集团都各自立了自己的小山头,表面上臣服于隋朝皇帝,可是一旦给了他们机会,马上能兴兵造反,隋炀帝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通过迁都、战争等方式重新分配这些贵族手中的资源。
总结
攻打高句丽自然是正确的,而且有其必要性,从隋朝、唐朝两朝君主都致力于解决这个东北国度来说,他们都是为了致力于国家统一。
可是目的正确并不代表做法正确,隋文帝一次失败损失了数十万兵马,但是他及时止损,对国家没有伤筋动骨;
唐太宗时期,也多次远征高句丽,但是一直没有攻下,可是事实上唐太宗的大军一直是有战果的,只是没有达到灭亡高句丽的目的而已,因为他也没有为了达到目的而大肆损伤国力。
最终,在唐高宗时期,才彻底灭亡高句丽,也许唐朝是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也许这就是明君与暴君的区别。
有的人说,如果隋炀帝远征成功了,会改变历史,他将不再是暴君,可是如此滥用民力,数百万数百万地让民夫去送死,这样的战争就算胜利了,隋朝还会存在吗?
历史并不一定就是唯“胜者为王”论,它是有它自己的走向的,从隋炀帝不恤民力,频繁发动战争开始,天下大乱就已经成为了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