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汉武帝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使得儒学成为官方学问。众所周知,儒学之所以获得如此超拔的地位董仲舒功不可没,但是儒学的称霸仅仅是因为董仲舒的改良吗?恐怕不见得。儒术之所以被独尊该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点:孔子作为没落的贵族阶层,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本质是希望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核心是以“礼”来划分人的等级,需要每个人都严格恪守等级差别。再引申,也就是说君权至高无上。这一点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也可以看出。从这一点来看孔子其实是肯定了君主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迎合了统治者的心理。这是其可以被统治者接纳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点:儒家本身的优点:儒家所提倡的“德政”和“礼教”具有普世的价值意义。其所倡导的道德社会的本质是一种文明社会。其二,儒家尊重历史,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擅长吸收历史教训,这使儒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三,儒家遵奉的“六经”,涵盖面非常广,具有非常广阔的视野。
第三点:西汉出现了一代宗师董仲舒,他糅合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改良了儒学,使之成为儒术。董仲舒在孔子的思想之上进一步提出“三纲五常”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了君主权威,论证了君主受命于天。其本质是拥护统治者统治,为君主统治的合理性作解释。
“三纲五常”是针对于被统治者提出的伦理标准与行为标准,其中“君为臣纲”是第一要义,这又再次强调了君主的权威。“仁、义、礼、智、信”是要求普通人达到的道德标准,与“三纲”互相呼应。如果不忠君、不维护统治就是丧失道德。这是一种极端厉害的思想统治方法。
此时,儒学不仅是一种入世学问,而是统治者手中的利剑,更是思想统治之术。
第四点:儒家的一些思想既然对统治者有利为什么没能在董仲舒之前登上政治舞台? 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是要恢复已经覆灭的周朝统治,这显然是有悖于历史发展的,并且儒家的“仁政”也并不适合统一乱世。因此儒家与墨家虽并称当世两大显学,拥泵者无数,但并不为统治者认可。
此时法家以其强硬手段登上政治舞台,秦国因此统一六国。法家为了确保自己的独尊地位提出“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由此,秦始皇焚书坑儒。 但绝对奉行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这是暴力统治与思想抹杀的恶果。
汉朝初始吸取秦朝统治的优缺点,内以法治国,外行黄老思想,与民休息。除此之外又分封诸王。但不久之后就爆发了“七国之乱”。这足以说明黄老思想不能达到强有力的思想控制的效果。
第五点:结合当时汉武帝的处境,其时窦太后与汉武帝争权夺利。如果继续奉行黄老思想,实行“无为”和“因循”,那就意味着要继续维持窦太后把持朝政的局面。此时儒家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暗合了汉武帝集权的内心,因此受到了汉武帝的推崇。
综上,独尊儒术首先是因为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思想。其二,儒家思想具有广阔的视野及先进性。其三,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其四,儒家思想推行的确能够安抚广大士子之心,尤其是儒学与选官挂钩之后。其五,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儒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全部作用。在秦以后统治者实际上奉行的是“外儒内法”“外圣内王”的统治之道。国家的强盛是各种治国手段综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