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去世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竟登基称帝?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不过,吴三桂虽然在公元1678年登基称帝。但是,这已经是最后的疯狂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所以病重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在吴三桂病逝后,因为他的儿子吴应熊已经被清朝斩杀了,所以,最终是吴应熊的嫡长子——吴世璠登基称帝。作为吴周第二位皇帝,吴世璠即位之后,和清朝抗衡3年,于公元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尽,这意味着三藩之乱的彻底结束。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吴世璠这位和康熙并存的“皇帝”。

首先,吴世璠(1666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吴三桂起兵前夕,曾派人来到清朝都城,想要接回自己的儿子吴应熊。但是,吴应熊却不打算回去,只是让吴三桂的使者带走了大儿子吴世璠。康熙十三年(1674年5月18日)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诛杀。在吴三桂起兵之后,年幼的吴世璠留居云南。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吴应熊被杀,吴世璠无疑成为吴三桂的掌上明珠了。如同朱元璋将皇位朱允炆一样,吴三桂同意将吴世璠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封吴世璠为皇太孙。同年八月,吴三桂病逝。吴世璠没有去衡州,只迎至贵阳,并在此即帝位,以贵阳府贡院为其行在,定明年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给其祖父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吴世璠登基称帝的时候,还不到13岁,这在古代历史上,无疑属于年幼的皇帝了。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够执掌大权,吴世璠以方光琛、郭壮图为腹心,叔叔吴应期晋封楚王。经过一番明争暗斗,郭壮图的女儿被封为皇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吴世璠即位之后,召顾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云南,只有曹申吉听调应命,其余皆托故不到。从这一角度来看,吴三桂病逝后,吴周上下已经是人心涣散,无法收拾了。对于年幼的吴世璠,更不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力挽狂澜。

在吴三桂去世后,吴应期坚守岳州,但是,因为人心涣散,缺乏斗志,吴应期只能维持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便弃城冲围而逃,丢弃岳州。在三藩之乱中,岳州是关系到整个战役走向的一座城池。对于吴三桂建立的吴周,只有守住岳州,才能继续和清朝抗衡下去,反之,这就像三国时期的蜀汉失去汉中一样,离灭亡就不远了。

岳州失守后,湖南门户洞开,康熙帝下令展开攻击,遂成破竹之势,吴军全线溃退。在此背景下,吴应期、胡国柱、王绪等经长沙一口气逃到辰州,安营扎寨,依险据守。到这时,除了辰州、武冈、新宁,湖南绝大部分地区都被清军占领了。而对于这个时候的吴世璠,因为没有掌握什么实权,根本无法做出什么调整和改变。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在清朝大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吴世璠逃回昆明。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吴世璠逃回昆明后,吴周已处于崩溃之中。

因为丢失岳州等问题,吴应期遭到了吴周上下的指责。于是,吴应期打算重新集结逃散的吴军,企图发动兵变,废黜吴世璠,取而代之。此时,掌握吴周实权的是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他已掌握吴应期的动向,于是他率先发难,除掉了吴应期父子。吴应期父子一死,吴周大权便牢牢地掌握在郭壮图手中。吴世璠还未成年,不过十五、六岁,凡事都取决于他的岳父。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吴应期父子的叛乱,还没有发生就被平定了。但是,这同样让不少吴周将士,特别是吴三桂的宗室为之心寒,从而促使更多的将士在和清朝的作战中倒戈一击。

进一步来说,虽然吴周作为割据势力,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吴周还是上演了藩王造反,外戚干预朝政等事件,这更加说明了吴周内部的混乱。

趁着吴周内乱的机会,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面对四面而来的清朝大军,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但很快就被击败。这时清军逼近昆明,吴世璠又调夏国相等人回援。吴世璠坚守五华山,拼死抵抗。清军包围昆明城,两军相持数月。对此,在笔者看来,到了这个时候,吴周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对于吴世璠来说,还拥有主动归降的机会。不过,吴世璠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最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二日,吴周将领余从龙、吴成鳌悄悄出城投降,将城中虚实如数报告了清军统帅。章泰等人知城内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亲自督战,各路大军猛攻,四面逼城,又密派余从龙进城招抚。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等人准备发动兵变,以此将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从而获得来自清朝的赏赐。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不到16岁的吴世璠,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拔刀自刎。在吴世璠自尽后,他的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死。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吴将线等将官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清朝都城。而这,意味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而就吴世璠来说,自称帝开始,则和康熙抗衡了三年。对此,在笔者看来,三藩之乱的平定,无疑让康熙皇帝的声望来到了一个高峰。虽然三藩之乱的爆发,和康熙皇帝轻率的撤藩决定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面对吴三桂等造反的藩王,康熙成功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得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清朝初期的藩王割据问题。而这,自然为后来的康熙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