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之前儒家并不受重视,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说到汉武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一场文化盛事,各种学派之间百花齐放,对于各诸侯的统治起到了推进的作用,能够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秦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依赖了法家的思想。但此时作为封建社会中流传了两千多年主流思想的儒家并不受到重视,乃至汉朝初立时的儒家仍然不受重视,那为什么等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而不是其他学派的学说呢?

汉初“无为”,适休养生息

与历史上之前出现的贵族建立政权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汉的成立是由平民所创造的,以汉高祖刘邦为首的一众上层管理者,很大一部分都是社会底层出身,相比较贵族而言,他们更了解社会的弊病和民间的疾苦。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思考到秦朝的灭亡与统治的残暴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严厉的法家思想自然不可取,汉高祖刘邦也不是一个喜欢儒学的人。相反此时道家的“无为而治”反而更适合经历过巨大战争创伤的西汉,这个新成立的王朝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此时需要的是静养。当然“无为”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去乱做,减少需要劳民的事等等,一切以休养生息为主,因此道家的思想在汉朝初立时占据了支配地位。

等到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将这种治国方针加深,减轻赋税、减轻沉重的徭役,因此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内的经济也得到了平稳良好的发展,经过这一系列的休养生息,这个新成立王朝的社会秩序开始趋于稳定,包括户籍人口、财政收入等等都大幅增加。

问题已现,急需改变

此时的情况与汉初刚成立时已经不同了,随着国力日益强大,各种不利于王朝发展问题相继随之出现,也不可能永远的“无为而治”下去了,也就说道家的思想已经不适合了,对于新统治思想需求与日俱增,这时候就像是一个病人的病已经完全好了,需要积极的去锻炼了,不能再躺着休养了。

据《汉书》记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

在此时王朝急缺一种新思想的这种情况下,作为“新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董仲舒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此时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已经融合了道家、名家等等各家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更适合君主专制的“新儒家思想”,这时的儒家并不是先秦时期甚至是孔子时代那个儒学概念了。

利于统治,独尊儒家

而“新儒家思想”中的君权神受、三纲五常、仁政等等更有利于提高君王的统治,在汉武帝看来,新的儒家思想更适合作为一种新的统治思想,因此这种在后世封建王朝中延续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思想正式被统治阶层列为正统。

值得一提的是“罢黜百家”并不是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只是官方认可并大力推崇儒家的思想。其他各种学派的思想仍然可以存在和发展,只是不被统治阶层或官方推荐而已,这与秦始皇当时“焚书”禁锢人们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简单理解为信奉和尊崇儒家一家的思想学说。

其实汉武帝“独尊儒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思想更有利于维护帝王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中也有所改动和延伸,但是其根本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统治和加强集权,这一点是从未变过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