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藩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整个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子孙们被封为亲王的有83人,除了年幼殇亡未能确定封地以外,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五十个亲王府。在这五十个藩王府系中,除去无子除封,因罪夺爵者外,均延续至明朝灭亡。两百多年间,共册封亲王289位、靖江王11位,郡王就更多了。到明亡时,估计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超过20万人。
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后,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以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
明朝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8等。皇子封亲王,亲王封号用一个字的古国名或地名,如“秦”、“晋”、等。亲王的嫡长子或嫡长孙(嫡长子先于亲王去世)是亲王封号的合法继承人。
亲王的其他诸子则被封为郡王。郡王封号用州县地名或古地名,一般为两个字,如“新平”、“乐安”等。郡王封号继承办法与亲王相同。郡王的其他诸子封为镇国将军,郡王之孙封为辅国将军,郡王之曾孙封为奉国将军,郡王四世孙封为镇国中尉,郡王五世孙封为辅国中尉,郡王六世孙以下皆封为奉国中尉,世袭封号。
在明朝,靖江王的封号比较特殊,位置介于亲王和一般郡王之间。起因是朱元璋长兄朱兴隆的儿子朱文正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有大功。后来因为居功自傲,并且有谋叛的嫌疑,被朱元璋贬废,郁郁而终,留下一个年仅四岁的儿子朱守谦。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九个年龄较大的儿子为亲王时,同时封十岁的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郡王、二字王)。
明朝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
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如太祖朱元璋生育了26个儿子,其中23个儿子有后,仁宗朱高炽生了10个儿子,英宗朱祁镇有9个儿子,宪宗朱见深有14个儿子,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也各有8个儿子。据史籍记载,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到157000余人。
这样一个庞大的寄生集团,光是按照前面说的标准发放禄米就使国家财政难以负担,对于当时社会所构成的压力之大,是不难想见的。庞大的宗室,耗费了不知多少国家财富,特别是明中后期,巨额的宗禄开支使人人的赋役负担日益繁重,也造成明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
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人口和负担,明王朝始终没能很好解决,供养皇室成员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这是明朝中晚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宗室问题变成了导致明王朝朱氏天下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供养皇室成员的开支超过了全部官吏俸禄的总和。
王府多的地方负担更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山西各粮仓存粮共152万石,而该省的皇亲年俸的总数却是213万石。万历十九年(1591年),山西临汾全年税收的最大开支是支付亲王和皇室宗亲的俸禄(占税粮的48.5%和税银的39.2%),其次才是军饷(占税粮的37.1%和税银的36.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明代财政问题有过分析:“王府久缺禄米,卫所缺月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俸廪。此后文武官益冗,兵益窜名投占,募召名数日增,实用日减。积此数蠹,民穷财尽。于是明代便非亡不可。”
至于提问者提出的如果把这些钱充作军费会怎样,这个真不太好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想把宗藩的费用,转给军队,那宗藩们是一定不会同意的。建文帝削个藩都把自己削没了,崇祯时本来就内忧外患的,如果再去动宗藩的利益,估计明朝会亡得更快吧?所以,这只能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