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虽然桓范劝说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爽却说:“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哭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不久之后,司马懿果然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因此,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不仅除掉了曹真之子曹爽,更篡夺了曹魏大权,这成为司马氏取代曹氏的重要一步。对此,在高平陵之变后,有人曾表示“曹真不死,便无司马”。那么,问题来了,曹真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有人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一
首先,之所以会有人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曹真生前执掌曹魏大权,实现了对司马懿的压制。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曹真幼年丧父,被曹操收养之后,授虎豹骑。东汉末年,在曹操平定黄巾起义的时候,曹真就跟随在左右,并因为屡立战功,所以被封为灵寿亭侯。
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真不仅是曹魏宗室武将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和张郃、张辽等曹魏五子良将比起来,也同样是不落下风。而在曹真已经崭露头角的时候,司马懿还只是曹魏的一员文官,根本没有染指曹魏兵权的机会。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魏文帝曹丕即位,曹真被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
二
在曹魏正式取代东汉王朝后,曹真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了。不久之后,曹真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官职最高的武将之一。在位极人臣的背景下,曹真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地区。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国将领孙盛,迁中军大将军、给事中。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以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为四位托孤大臣,以此共同辅佐魏明帝曹叡即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司马懿也成为托孤大臣,但是,此时曹魏的兵权,依然被曹真、曹休等曹魏宗室所掌握。不掌握兵权,就很难在高平陵之变时获得众多将士的支持,司马懿也就无法篡夺曹魏的大权。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曹真的存在,就是阻挡司马懿掌握曹魏兵权的最大阻碍。也即不管是哪一位曹魏皇帝,都会更加信任出自曹魏宗室的曹真,而不是司马懿。
三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汉。曹叡于是亲征至长安,遣曹真为督诸军驻于郿。面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曹真显然是魏明帝曹叡的最大仰仗。曹真派右将军张郃进军援救,于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促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此战过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
结果,正如同曹真预料的一样,第二年的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郝昭早已有备而战,诸葛亮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曹真无疑是能和诸葛亮匹敌的对手。在抵挡诸葛亮前两次北伐中原的战役,曹真的安排显然是卓有成效的。到了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而这,无疑是曹真在曹魏的巅峰了,其实际权力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四
最后,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到了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就因病去世,谥号为元,配享太祖(曹操)庙庭。曹真去世后,魏明帝曹叡追思曹真之功,下诏说:“大司马一生忠孝节义,辅佐二祖,对内,不因自己是皇亲而邀宠;对外,也不鄙视贫寒之士,真可谓是守成业、忠职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个儿子羲、训、则、彦、皑为列侯。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在魏明帝曹叡眼中,曹真几乎是一位完美无缺的大将。在曹真去世之前,另外一位曹魏宗室大将——曹休已经去世了。在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后,司马懿成为曹魏皇帝最大的仰仗,得以执掌曹魏大军。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魏国,曹叡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防御蜀军。而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同样是司马懿前来抵挡的。也即正是因为曹魏宗室几乎没有能力出众的人才了,魏明帝曹叡不得不依赖司马懿。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以曹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皇帝曹芳。曹爽虽然是曹真之子,但是,因为曹爽没有战场上的历练,在能力上也远远不如他的父亲曹真,所以在高平陵之变爆发时,曹爽根本不敢放手一搏,这导致司马懿最终笑到了最后。因此,如果曹真没有去世的话,司马懿不会获得篡权夺位的机会,也就不会有司马氏取代曹氏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