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能一战杀敌上百的除了项羽还有谁?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人在战场上杀死几百人的情况,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历史上真的出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历史上唯一的霸王项羽,这里笔者就不重复。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汉人的第一“猛男”冉闵,同样有类似的表现。
冉闵家族源自乞活军。五胡十六国初期,匈奴人刘渊在并州起兵后,到处大肆屠杀抢掠,在战乱和饥荒的摧残下,大量百姓沦为流民。当地2万多汉人在并州刺史司马腾率领下逃往冀州求食,队伍逐渐发展庞大,后来他们自称“乞活军”,成了一个自发形成的军事集团。
乞活,顾名思义,即在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 ,悲惨的处境、残酷的生存形势,将他们逼成了当时北方汉族最强悍的民间军事集体。冉闵的父亲冉瞻,当时就跟随着乞活军的一位统帅陈午。
但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胡人势力,乞活军的生存空间屡屡遭受挤压。公元311年,陈午被羯族首领石勒击败,冉瞻等人被俘。由于向来作战勇猛,冉瞻被石勒的侄子、悍将石虎收为养子,并改名石瞻;而冉闵也就成了石虎的干孙子,名为石闵。(下文都称其为“冉闵”)
冉闵作战极为彪悍,而且足智多谋,堪称石氏后赵政权麾下的一名王牌。比如在公元338年与鲜卑慕容氏的棘城之战中,后赵军败给了慕容恪,被斩杀三万人,只有冉闵一支部队全身而退。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后,像当初西晋司马氏一样,后赵诸位石氏子弟为了争夺权位,陷入了血腥的内斗。
强悍的冉闵笑到了最后,公元350年,他改国号为魏,自己称帝。其后,冉魏政权与羯族残余,以及羌、氐武装陷入了混战。冉闵则亲自率军东征西讨,史书中这时才对他的个人武力有了细致描述。
石氏宗族将领石琨曾经带兵7万进攻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闵只率领区区1000多骑兵迎战。开战后场面一边倒,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吃亏的是7万人的一方:冉闵全副武装,手执两刃矛,一马当先,率1000多人冲进敌人军阵中,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皆应锋摧溃”,对方被斩首3000人后,狼狈崩溃逃窜。
公元351年,东北慕容鲜卑的前燕政权乘机南下,试图逐鹿中原。冉闵迎来了一生中最强悍的敌人,也呈上了自己最生猛的表演。
公元352年4月,慕容恪率军追击久战疲惫的冉闵,并在廉台交上了手。双方的实力大致是这样:
慕容恪的燕军10万多人,全部是骑兵;
冉闵军数量在3-5万之间,而且大部分是步兵。“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
按照我们常规理解,慕容恪一方应当轻松碾压才是,但事实又再次相反:双方交手十多次,“燕兵皆不胜”,也就是说,要么是平手,要么冉闵占据优势。
加上冉闵早已名震中原,手下的将士也无比骁勇悍战,此时的前燕大军遭受连续挫折后,呈现出人心动摇、胆怯惧战的苗头,慕容恪急的策马四处巡视,给手下打气鼓劲:“冉闵勇而无谋,他的士兵虽然精锐,但早已又累又饿,大家不用怕。”
此时,冉闵正准备率领全军进入树林中,以抵消对方的骑兵优势。慕容恪则首先派轻骑上前骚扰,其后以自己的中军为诱饵吸引冉闵进攻。
像慕容恪估算的那样,早已疲惫不堪、兵力弱势的冉魏一方确实急于求胜,冉闵看到慕容恪的大旗后,亲自冲锋;慕容恪则挑选了5000名精于骑射的鲜卑战士结成连环马迎战。
这一战,关系着己方的生死存亡,因此冉闵也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战力,他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持钩戟,胯下是日行千里的朱龙马,直杀入鲜卑骑兵阵中,史书称他“斩首三百余级”。此时燕军两翼压上,冉魏军陷入包围,冉闵本人更是被当成了重点关照对象,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奋力杀出重围,燕军则紧追不舍。
跑了20多里地后,精疲力竭的朱龙马暴毙,冉闵被追兵抓获,被送往龙城后斩首。没多久,前燕境内连接遭受蝗灾、旱灾,燕王慕容俊认为是冉闵的英灵作祟,于是派人去祭祀其灵位,并追加谥号:悼武天王。
冉闵的是非功过,笔者不敢妄加评说,单纯从武力来看,他代表了当时中原汉人的巅峰状态,他率领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军队,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能够屡屡力挫强敌,侧面证明:司马氏之所以丢掉中原,并不是因为在武力上比不过游牧民族,而是沉醉于莺歌燕舞、纵情山水的士大夫统治者们,不仅处理不了多min族混居融合问题,更削弱了自身的尚武精神,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朋友从所谓“科学”分析的角度,认为像项羽、冉闵这样以一敌百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我们不要以如今弱鸡的自己,来对比历史上的彪悍先辈;我们举不起鼎,不代表古代人不行。过去并不意味着落后,如今的先进也是相对而言;历史上无法破解的技术难题比比皆是,冷兵器时代催生出暴力猛人也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