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内,韩琦又是怎么抨击权贵的?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景祐三年,韩琦自请外任地方,获知舒州,因故未能成行,于八月留拜右司谏。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忠献公琦行状》记载:天圣五年,仁宗初临轩试进士,公二十岁,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同判淄州,侍秦国之官。踰年,秦国亡,哀毁过礼,服除,迁太子中允,又改太常丞、集贤院、知左藏库,徙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景佑三年求外补,得知舒州,留不行,以右司谏供职。

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内,韩琦敢于直谏,诤言谠议。他抨击权贵,举荐当时名臣杜衍、范仲淹等,“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前后七十余疏”,其建议多被朝廷采纳。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48《韩忠献公琦行状》中记载:为谏官三年,排斥权幸,数称进名臣杜衍、范仲淹等,补时政之阙七十余疏,凡数百事,施用者十常七八。

尤其以宝元元年(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当时灾异频发,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韩琦连疏四人庸碌,痛陈宋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使四人同日罢职,即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他自此名闻京师。

《宋史》卷312《韩琦传》记载: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权知制诰。

韩琦还严厉抨击当时“货赂公行”“因缘请托”的社会风气和“侥幸日滋,赏罚倒置”的官场腐败作风,建议仁宗先从朝廷内部裁撤虚职、减省冗费。名相王曾对他人少有称许,此时却称韩琦的建言“切而不迂”。韩琦闻言,愈加自信。

宝元元年(1038年),韩琦以假太常卿、昭文馆直学士的职衔充任接伴使。此后奉命发解开封府举人,并与三司共同商定茶法。同年,韩琦被授为契丹(辽朝)正旦国信使,出使辽朝。还朝之后,任“同三司省国用”,转官起居舍人、知谏院。

宝元二年(1039年),韩琦被升授为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四川旱灾严重,饥民大增,又于同年被任命为益、利两路体量安抚使,获赐三品服。他到四川后,首先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食全部发放给贫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设稠粥,史称其“活饥民(一)百九十万”人。蜀民无不感激地说:“使者(指韩琦)之来,更生我也。”

《宋史》卷312《韩琦传》: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