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七进七出就幼主,为什么还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你真的了解赵云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起赵云,中国民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浑身是胆”的勇武、七进七出救幼主的忠诚为世人所称颂,赵云也因此成为三国史上标志性的人物。“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是对赵云一生事迹的高度评价。

01

三国历史是我国极为特殊的一段历史,这个时期英雄辈出,大大小小的战役广为流传,三国故事被后人演绎成话本、剧本、小说。元末明初时,罗贯中更是将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整理组合,写成了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从此国民对三国故事的热情攀上了一个高峰。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被刻画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白袍小将形象,这个形象在如今的影视剧和游戏、网络小说中得到进一步加深。人们出于对英雄的崇拜,格外喜欢评说三国时期的武将,关于各武将战力的对比还被总结成一个排名——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等,在世人眼中赵云的武力足以排进前五,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赵云一生没有小说以及影视剧中的风光,他虽然冲锋陷阵独身勇救少主,但他却始终难得刘备提拔,甚至连小说里“五虎将”的说法都是虚构,刘备只封了关、张、黄、马四个大将,可能任谁都会难以相信,但这些就是事实。对此专家则表示,你看他干了些啥,是小说把他写得太好了,对赵云事迹多有虚构。

02

赵云最出名的事迹自然是长坂坡之战中七进七出救阿斗。尽管小说故事多有虚构,但这件事确实见载于《三国志》中,事情经过与小说几乎一致,除了小说中甘夫人投井而死,正史中则是双双被赵云救出。小说中赵云将阿斗交还给刘备时,刘备把阿斗往地上一摔,感叹险些为了这小子折一员大将,但事实上《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先主传、后主传、二主妃子传和赵云传(合传)都没有看到相关记载,说明应该没有这件事,但刘备暗里确实应该感激赵云。

先主传记载:“先主弃妻、子……”玄机就出在“弃”字上,要知道陈寿遣词造句是相当严谨的,他没有做过多解释,但字里行间已经说明刘备是故意要扔下甘夫人与阿斗作为诱饵的,赵云把娘俩救了回来,甘夫人难道心里对刘备就没有芥蒂吗?阿斗长大后知道这件事会作何感想呢?所以很多时候救人与否其实是要揣测主公心意的。赵云把人救了下来,自己是立功了,但也给刘备添堵了。

赵云也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赵云取代降将赵范当桂阳太守,赵范想把自己国色天香的寡嫂给赵云做小妾,赵云没同意,认为赵范不是真心投降。事后果然赵范再次叛逃,赵云没有受到牵连,但赵云的一大缺点就是过于耿直了。他常常能看透事物本质,而且目光长远,但每次提建议都过于直接。比如打下益州后,刘备本来准备封赏诸将,但赵云直接一句“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给怼了回去,刘备还只能夸他明事理。但试想一众武将跟着主公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战后分财产吗?赵云自己明大义,还把别人绑上了大义的战车,就实在是有些不会做人了。

刘备准备讨伐东吴时,也是赵云一个劲苦劝刘备不要意气用事。但当时刘备都“盛怒”了,明显听不进谏言,诸葛亮也没选择这时候去触刘备的霉头,也是赵云没眼力劲,差点成了刘备的出气筒。虽然赵云的性格存在缺陷,但这绝对不是刘备不重用他的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出在赵云自己的才能上。赵云的确是勇夫,陈寿称他和黄忠是“强雄猛壮,并作爪牙”,也就是说他们就如同刘备手中一把利剑,这也很符合赵云在小说中的人设:单枪匹马,闯敌军如入无人之境。

但这样的勇士能做什么呢?也就只是一个先锋而已,或者如刘备那样用来当护卫。陈寿对关、张二人的评价是“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什么叫做万人敌呢?传说范增要教项羽学武功,项羽不学,表示要学万人敌,所以万人敌就是统兵之道。一个将军不需要武功有多高强,只需要能把兵带好,并且打胜仗即可。关羽、张飞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两人都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马超能逼得赵云割须断袍就证明了他的本事;黄忠有定军山之战斩杀夏侯渊的功劳。细数下来,只有赵云没有独自打过仗,连最传奇的事迹都只是单骑救主这种个人英雄行为。

即使是被赵云救下的刘禅也与父亲持相同看法。赵云去世后足足过了32年,在姜维等大臣的建议下刘禅才下诏追封他为顺平侯。可以认为刘禅薄情寡恩,但也有赵云生平事迹并不出彩的缘故,能受追封还是因为很早就追随先主,对后主也有一份香火情。

结语

赵云的经历充分说明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与主公心目中的良将是有所区别的,真正的战争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多斗将的戏码,甚至将领很少会亲自上前线。赵云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好把势,但没有统帅一军的才能,自然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