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生前身体很少 隆裕太后为什么退位第二年就死了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隆裕太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卒年46岁。

46岁正是盛年,按理隆裕太后生活优裕,并没有听说她有什么不治之症,那么为何在辛亥革命后第二年就亡故了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回顾一下隆裕太后生前的事情。

(右一为隆裕)

一、无亲无爱,悲惨凄凉。

隆裕太后本名叶赫那拉·静芬,她生着一张长冬瓜脸,大高个,有点驼背。性格柔弱沉闷,因此外号“大木头”。

不过,由于她是慈禧的亲侄女。慈禧本着亲上加亲的道理,再加上慈禧也需要在光绪身边安插一个眼线,所以在为光绪选妃时,她被内定为光绪的皇后。

然而,也是这层关系,让光绪一直以为隆裕是慈禧的耳目。再加上她确实生得不讨喜,所以对她非常敌视,对她不理不睬,更不和她有夫妻之实。

光绪不宠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慈禧也对她很不满。不满她拴不住光绪,也管不住后宫那两三个妃子,就连太监她也拿不出该有的威仪来。

慈禧的不高兴是掩饰不住的。忐忑不安的隆裕,每日遵着皇室礼仪早晚问安,战战兢兢地侍奉着慈禧,生怕错了一步,便遭到慈禧的指责。除此外,她就紧闭宫门,任由光绪和年轻漂亮的珍妃胡闹,她只能默默捧把瓜子打发凄凄长夜。

皇后在宫里的宴会上,与命妇们总有些交际。她贵为皇后,逢事打个赏什么的总免不了。但由于不得光绪宠爱,又不得慈禧欢心,光靠着例银远远是不够用的,无奈之下她,只得让身边的太监把她略值钱些的首饰拿到宫外典当。

有一回,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去世,由于实在没有钱打赏葬礼上的仆妇们,她只得“伪为有病,不往”。

没有爱情也没有亲情,隆裕不过是个毫无荣华富贵可言的皇后。

(溥仪登基)

二、独掌大权,毫无主见。

1908年对隆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像山一样压在她头顶上的慈禧去世了,但年轻的光绪也在慈禧前一天暴毙了。

按慈禧的安排,醇亲王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被过继给无子的光绪,继承了帝位,隆裕则被尊为皇太后。

由于溥仪年幼,隆裕需要实行垂帘听政,与载沣共同执政。

久居后宫的隆裕,既没有亲信,在前朝也没有根基,很快就让载沣树立了威信。面对载沣的专权,对政治本就没有能力的隆裕一再退让,为了能保住自己的皇太后之位,她只能一心一意的抚养溥仪。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载沣眼见大势已去,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位,拍拍屁股回家养老去了。

军政大权重新回到了隆裕手中,这意味着她成了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

但是面对势如破竹的革命军,完全不知从何着手的隆裕,再次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但她万万没想到,袁世凯是个私欲极强,毫无忠诚可言的投机分子。

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在与革命军作战的过程中,数度报捷。这让隆裕愈发认定,唯有袁世凯,才是拯救清王朝的末世英雄。

但袁世凯背地里却为了捞到实惠和革命军多次谈判,最终双方谈妥,只要他能让清王室退位,大总统一职便由他来担任。

优厚的条件,让袁世凯心花怒放。想着隆裕和溥仪这对孤儿寡母,真不值得动用武力。因此,他又跑到隆裕面前打起了苦情牌,直哭得涕泪横流,连蒙带骗最后逼着隆裕宣告了《退位诏书》。

(袁世凯任职大总统旧照)

三、下诏逊位,抑郁而终。

1912年2月22日,隆裕虽宣读了《退位诏书》,但她并不以为亡了国。

宣读诏书的次日,她依旧穿戴周整,带着溥仪坐在养心殿上等待众臣觐见。然而,她等了很久,却不见一个人来。隐隐她觉得情形有些不妙,于是问太监,怎么了?今天都不用上朝吗?太监说,袁大人说了,以后就不用上朝了。隆裕脑袋轰地一声响,怆然泪下,喃喃道,难道是我亡了大清国?

虽说上朝一事再不必了,但反对退位的皇亲贵族,却不肯善罢甘休,要找她说理的一个接一个,背底里更是骂她昏庸又愚蠢。

隆裕不堪其扰,只得闭门不见。但自己也觉得愧对祖宗,常常以泪洗面,天天郁郁寡欢,茶水难进,就连以前打发寂寞的瓜子也停了。

本就抑郁难欢的隆裕,这下自觉是清王朝的罪人,愈发痛苦不安。渐渐积郁成疾,到了冬天的时候,胸腹竟隆起许多,人也常有呕逆。虽经太医诊疗,但时好时坏,不能根治。

次年正月初十,是隆裕45岁的生日。往常王公大臣早就挤挤一堂,但自从清王室逊位后,那些势利的王公大臣却无一人来。唯有袁世凯派了个手下前来祝贺。结果那个手下不行跪拜之礼,只以外国使节的礼仪对她。此情此景,让隆裕再次悲从心头起,不久便病倒了。

仅半月余,隆裕已面色枯槁,气息奄奄,呈弥留之态。

眼看自己不久于人世,无半分气力的隆裕,只是望着床畔的溥仪,泪眼潾潾,说不出半句话来。不一会,两眼翻白,气绝而亡。

(参考史料:《末代太后隆裕之死》《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