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护着孩子一辈子吗

有一种保护,是父母在“处心积虑”害孩子。我孩子起不了那么早,他就是要睡到这么晚,你们给我改掉这个不公平的规则!是一个非常安静腼腆的男孩,不善交际,每天话特别少。

开始的时候,妈只跟朋友“控诉”在幼儿园遭到排挤。但据朋友观察,跟别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大矛盾。

于是朋友委婉地说:“是不是别的小朋友打闹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以为别人在故意推他?”

妈马上反驳说:“不是的,就比如上次我送他来,正好赶上早操时间,过去站在一个小朋友前面,那个小朋友就把他推开了,还为此难过了好几天。”

朋友尴尬地笑了笑说:“这是插队不对在先啊,小朋友都很‘计较’这些的,谁排第一,谁排前面谁后来的,都会记得很清楚,非要插在人家前面,不管是哪个小朋友都会不高兴的。”

“那说明你们班风不行,同学之前不够友爱!”妈愈发愤怒,“还有说小朋友不给他玩积木。”

朋友听后更是哭笑不得,便跟妈解释幼儿园里室内活动的一些规则,并不是不给玩积木,而是每次来园都太晚,一些“热门”区域,比如有积木的建构区,都被其他小朋友提前选走了。

“来晚了就没机会玩,那对我儿子太不公平了,你们应该把这规则改改,轮流来,这样才显公平!”

妈似乎说得很在理,但是她忘了,这是在幼儿园,我们面对的是一班的孩子,我们设立这些规则,考虑的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环节都是为了最大化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针对一两个孩子的特殊情况。

所以朋友还是跟她说明了幼儿园的这些情况,给她提了建议,希望她能带早点来园,而不是每天都等到早操或者早餐时间才来。

所以才有了开头妈恼羞成怒的那一幕,最后还是闹到了园领导那里,朋友这才知道是通过一位园领导介绍才进来的,妈跑去找园领导说理去了。

最后事情以园领导的一句“是新生,以后你多关照一下”结束了,妈也以胜利者得意的姿态离开了。

生气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朋友更多的是为感到可惜,可惜他以后可能只能在妈妈的“庇护”下观摩这个世界的精彩瞬间,而没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因为妈妈的爱把他保护得太好了。

朋友想象得到,这个孩子的每一次“探险”都可能被妈妈喝止,每走一步都可能要听从妈妈的安排和指示。

朋友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能安静乖巧,甚至唯唯诺诺成这样,现在总算明白了,有这样到处“撒爱”的父母,孩子能自主、健康地成长吗?

有时候过分的保护更像是一种隐藏的伤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能力、为人处世,甚至是孩子的三观、格局。

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而且他们还以为自己处处为孩子着想、无时不刻保护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是对孩子负责,但是他们过分的庇护却在“处心积虑”地毁掉一个孩子,而他们却不自知。

清明节我回家,意外地跟堂哥聊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堂哥说,孩子还是要吃点苦好,小时候不吃苦,长大后会很苦。

这不是堂哥在胡说八道,也不是他从网上学来的教育理论,而是他的亲身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的一个教育道理。

堂哥跟我同龄且一起长大的,但是我吃过的苦,堂哥通通没有经历过。

我羡慕他有一对随时随地“庇护”他的父母,羡慕他不用投简历面试也能找到好工作,羡慕他从小到大只要躲在父母身后吃喝玩睡就行了。

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活得很“潇洒”,有什么事,大伯父大伯母就会来一句“你哥上班呢,太累了,我们来就行”“他懂什么,我们来就可以了”。堂哥三十岁了,还像个待在襁褓中的巨婴,啥事都不用操心。

一直到三年前大伯父突然病逝,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突涌到眼前的人情往来,从来只管自己吃喝拉撒的堂哥束手无策了。

习惯了有父母挡在前方,堂哥没想到菜是要煮的孩子是需要管的人情是需要联络的,也没想到亲戚里有酒事丧事,他并不能在家躺着玩手机到时间去吃一餐就行了……

更多的没想到让堂哥一时迷茫慌乱,工作丢了,婚姻也出现了危机,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我并不知道大伯父去世后堂哥的生活和内心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堂哥并没有责怪谁,只是觉得如果从小能离开父母这个“保护伞”,能真正地直面生活,直面这个现实的世界,当变故来临时,他就不会那么惊慌失措,怨天尤人,需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把自己从这个漩涡里拉出来。

其实很多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遇到刚好的时机,便会滋生蔓延,阻挠着孩子的现在、未来。

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成长意识和探寻能力,所以这个世界的样子并不需要父母来给予孩子答案,更不需要父母给孩子去重新塑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