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隐性失陪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陪伴了娃,孩子还是不满足,与其“隐形失陪”不如高效陪伴。三岁娃自行下楼玩耍俩小时,路边走丢嚎啕大哭,爸妈双双不知情。

双胞胎姐妹走失溺亡,母亲一直在刷手机,直到悲剧发生才发现女儿走入了“禁止进入”的危险沙滩。

惨剧一直在发生,但还没有给家长以足够的警醒。父母明明在身边,但是并没有胜任“监护者”的责任,更别谈高质量的陪伴了。

孩子都是需要陪伴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家长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明明陪伴了孩子,但是感觉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家长都陷入了“隐性失陪”当中,自以为陪伴了孩子,但是却和没陪伴一样。

某知名幼儿园曾对园中50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八成家庭都在一定阶段存在着“隐性失陪”的现象。与其花费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不如在短时间内高效陪伴,父母别让陪伴流于形式,仅仅感动了自己,而要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隐性失陪”的三种情况,你中了几种?

隐性失陪是相对普通“失陪”而言的,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长们所忽视。具体来说,隐性失陪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给孩子造成的精神失陪。

隐性失陪的父母,要么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要么是不讲沟通粗暴的管制,这样的陪伴,你中枪了吗?

1、虚假陪同型父母(管家)

所谓虚假陪同,就是父母虽然在孩子的身边,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家长的专注力并没有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别的地方“发光发热”。表面上和孩子寸步不离,实则“貌合神离”。

场景1:生娃后辞职做全职妈妈,每日除了忙活孩子的衣食住行外,只要有时间就躺下刷手机,或者打开电视追剧,对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不闻不问。只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要求,很少或几乎不做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

场景2:出门溜娃,和小区内的另一位宝妈聊的不亦乐乎,双方从时装、电视剧聊到老公,却对孩子表现得漠不关心,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甚至不允许孩子参与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因为这很省事。

场景3:父母人是回到家了,但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被工作思维捆绑的父母,往往听不到孩子的呼唤,对孩子的请求也表现得相当不耐烦,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大声呵斥。

虚假陪同型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但大多都是“无效时间”,家长充当的角色是管家,对孩子的基本生活进行打理,仅限于此。

管教控制型父母大多是权威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陪伴是有的,但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而仅仅是父母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和喋喋不休,与孩子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大道理”。

场景1:因为工作繁忙,见到孩子的时间有限,所以就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只要见到孩子就展开唐僧式的说教。早饭、晚饭、周末时光,抓紧一切共处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说教,孩子看到家长就躲,对周末都没有期待。

场景2:放假了,孩子想去亲近一下大自然,建议父母带她去动物园看看。爸爸却认为小动物没什么可看的,应该去博物馆或者科技馆,多学些知识才是关键,并强制女儿去参观她还看不懂的艺术展等。

这种类型的父母自带主角光环,他们听不到孩子的心声,认为孩子的意见“微不足道”,强制孩子去做这做那,不顾孩子的成长特点,一味填鸭式讲道理,让孩子不胜其烦。

3、物质满足型父母(工具)

用物质满足代替亲子陪伴,一味堆砌物质,鲜少有时间关怀孩子,这是当下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场景1:爸爸加班未归,错过儿子两岁生日宴,晚上回来拿着手机和熟睡中的宝宝合影,心酸又无奈。

场景2: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为了挣更多的钱,今年他们仍决定在当地过年,这是他们在外过年的第三年了。城里孩子有的,农村的儿子也一样不差,不过刚刚吹牛说今年爸妈会回来的娃,恐怕又要失望了。

受现实原因影响,很多父母在金钱和陪伴孩子的天平上更注重前者,努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沦为挣钱工具。

“隐性失陪”的娃,究竟赔进去了啥?

以上三种情况,很多父母感到非常委屈。

我工作都不要了,天天围着孩子转,难道还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圈吗?

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严厉些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有什么错?

我整日拼死拼活为了谁?还不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基础?

虚假陪同的父母,是模糊了照顾孩子与追求自我的界限,越界求自我,从精神上放弃了陪伴孩子,重形式而轻实质。提醒父母:孩子比手机重要,陪伴比“朋友圈”重要。

管教控制型父母,其实是“重自我,轻孩子”的心理在起作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实行独裁专制,重手段而轻内心。提醒父母:孩子也是独立个体,陪伴比说教更有效。

物质满足型父母,是太过追求物质的丰盈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仅仅依靠物质手段满足孩子的父母,往往收获的也只是“物质的孩子”。提醒父母:物质虽重要,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隐性失陪”的孩子,究竟赔进去了什么?你会发现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亲情较为冷淡,和父母之间缺乏信任,难以沟通。而长期处于“隐性失陪”下的娃,还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家长如何做到高效陪伴?这几点可借鉴

家长陪伴孩子的质量,并不是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而是要看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避免“隐性失陪”,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家长参考。

1、 抽出时间专门陪伴孩子

高效陪伴首先要求每天匀出时间来专门陪伴孩子,这是最基础的,全职妈妈能全天陪伴,不错过孩子的任何一次成长自然是最好的,对于上班族来说,每日保证两个小时的陪伴最佳。

如果抽不出这么长的时间,至少也要保持在半小时,这总能做到吧。特别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减少工作思维的影响,调整好情绪,以全身心的状态投入到陪伴中来。

2、接纳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亲自带的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个性能得以彰显,不受陈规旧俗的束缚,当然这需要开明的父母加以支持和引导。以大家长自居的父母,就丧失了和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有时候你想要孩子得到的,未必是他想要的,信息不对称,再多的说教也无益。

试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他的表现可能会超出父母的想象。跟着孩子的节奏走,陪着孩子玩,而不是让孩子陪着家长,不轻易干预孩子的节奏,给他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

3、 培养一两样都能参与的兴趣爱好

如果不想让带娃的生活特别无聊,那就和孩子一起疯,一起玩,完全可以培养一两样家长和孩子都能参与的兴趣爱好,绘画、歌唱、滑冰,甚至跳健美操减肥都可以。

和孩子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孩子一起体味成长的快乐,这样就能摆脱枯燥无味的单方面付出,形成良好的互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