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自己教育孩子吗

他砸100多万让专家教育儿子?放下工作,钱就当你工资!她的同事两夫妻每个月工资加起来1万多元,投到孩子补习班和兴趣班的钱却有2万多,他们都40多岁了还在啃老。

那位同事说:"有什么办法呢?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得砸钱!我们不想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为了能够早日改善经济处境上的被动,他们在工作上十分拼命,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陪伴孩子的时间不断地被压缩,甚至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多数时候都是老人在帮忙照顾。

这种情况,其实在中国的许多家庭里并不少见。

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了家长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宣传轰炸,让许多家长生怕因为自己的因素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的状态不仅仅是中国,国外也不例外。印度电影《起跑线》里面讲述的故事,同样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一种教育焦虑。

事业成功的商人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不让女儿皮雅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机、不择手段要把她送进顶尖的幼儿园。

"如果皮雅进不了顶尖的幼儿园,那她就进不了我国任何一家好大学,如果她的履历表上填的不是好大学,那她就不可能进跨国公司上班。"

于是,他们掷重金买学区房、为了拿到名额甚至不惜假扮穷人。

而女儿皮雅,为了能够通过入学考试,终日奔波于学习英语、数学、艺术、礼仪、游泳、音乐等课程,忙得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这与国内的大人拼命忙着赚钱为孩子创造经济条件,让孩子拼命学习为了打败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现象有一拼。

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不去多挣点钱,孩子怎么可能有好的教育?这已经是许多家长的共识。

好的经济条件确实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外界教育环境和资源,有了财富,孩子的生活圈子和教育环境都会变得大大不同,从而让他们的成长轨迹也随着发生改变。而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依赖于义务教育,让孩子多学点兴趣的东西,多见点世面可能都很难做到。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挣钱和教育孩子两不误。

但对于多数人而言,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往往是顾了孩子挣不到大钱,顾了挣钱又没有足够时间陪孩子。

那么我们是要先陪伴孩子成长还是先顾挣了钱回头再来弥补孩子的教育缺失呢?

挣钱这件事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努力挣钱可以改善孩子的成长条件,可如果因赚钱而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将是一种严重的得不偿失。

那些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长期父母在外操劳后很难做到高质量陪伴的孩子,他们在成长中缺失的,远远不是父母创造的经济条件和外部教育环境所能弥补的。

曾在家庭教育讲座中讲述了一个例子。

有一位广东的父亲因为生了儿子而挣钱的动力倍增。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他离家外出打拼十年,拥有了几千万的财富。等他挤出时间奔回家时,却见不到儿子的踪影。

原来这个十岁多的男孩,靠着父亲平时提供的充裕生活费,长期混迹于各种娱乐场所。等父亲在网吧找到他时,他已经上网成瘾了。

父亲狠狠教育了儿子一番,可他前脚刚走儿子后脚就逃学进了网吧。为此头疼不已的父亲,开始四处打听挽救儿子的捷径。他终于听说长沙有位退休的教育专家曾帮助过一些孩子戒除了网瘾。

这位父亲立即带着孩子飞奔到长沙,甩出一百多万对专家说:

专家,这些钱都给你,我把儿子交给你了,替我好好教育他。

可怜的父亲,你就当那钱是自己的工资,把所有的工作放下好好陪伴你的儿子,或许他还有救。如果你依然为了挣钱而抛下儿子不顾,你的儿子可就真的没戏了。

金钱能买到好的教育资源,却买不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缺失。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才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孩子越小,父母的陪伴越重要。

6岁前的长期分离和陪伴不良,会导致孩子的心灵创伤和安全感缺失;7-12岁的陪伴缺失,难以形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肯定能力。这些问题会深深影响到孩子今后一生的各个方方面面。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多重要。

6岁前,孩子的主要成长环境是家庭,妈妈的温馨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爱和善意,也就奠定了美好的人生底色。8到12岁,是孩子走出家和同龄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此时爸爸的作用很重要,一个好的爸爸会帮助孩子走出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孩子有了好的人生底色,今后他们才能沿着良好的人生轨道去寻找自己的前进方向。许多孩子到了12岁以后开始出现各种心理,其实就是之前的成长教育缺失导致的。

童年只有短短的十年,却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我们还有机会补救吗?

青春期,是孩子寻找自我和今后人生走向的关键期,也是父母弥补孩子童年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和漏洞的最后时机,只不过这时父母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但无论如何,都要珍惜和把握好这最后的时机,否则,造成的遗憾一生也难以挽回。

挣钱可以等待机会的重来,孩子的成长无法等待,更没有机会重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