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这些信号,说明到了叛逆期,家长要重视别不当回事。妈妈给我发信息:又没有回家,现在天天不着家,帮我问问,知道在哪里玩吗?
因为我在等地铁,没来得及回复。妈妈电话就打过来了,只听到她在那头气急败坏地说:最近天天都这样,找不着人。作业也不做,该怎么办啊?
妈妈二胎最近快到预产期了,我叫她先不要急,打电话,问一问。说不定是跟同学一起玩呢。
愤怒的家长
妈妈说:没用,他根本不戴电话手表,感觉就是故意的,故意让人找不到。
最近妈妈已经好几次跟我诉苦了,说最近老不听话了,天天作业不做,人找不到。真心累啊。
上个学期,在同一家晚托班,每天他都是八点前就在晚托班做完了作业回家的。相比之下,我家每天都要做到九点多。那时候,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是我学习的榜样呢。
妈妈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其实表现可圈可点,讲礼貌,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学习主动,每次都会先做完作业再出去找同学玩;而且也会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是个男孩子,饭后都会帮她洗碗……总之,我觉得对于一个三年级的男生来说,真的是很不错的啦。可是妈妈还觉得孩子的成绩不够拔尖,每次考试都只是中等水平。
我劝她说,得了吧,谁又能十全十美呢。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很多方面还不如呢。我说,有很多优点啊,你要好好鼓励他。
妈妈不信,说还鼓励,要更严格才行,争取更进一步。结果,这学期,变了,妈妈说什么都不听,甚至逃避,不让妈妈找到他。妈妈说: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心里说: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你们说的要求去做。
很显然,现在进入了叛逆期。叛逆期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子 ,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期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呢?
1、 以自我为中心
这时候,孩子会表现得我行我素,我喜欢怎样就怎样。也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比如,他故意外出不戴电话手表,让爸爸妈妈找不到他,丝毫不管父母在担心他。
2、 不喜欢被约束
孩子到了逆反期
其实不只是孩子不喜欢被约束,我们大人同样是这样的。所以当父母不停唠叨的时候,孩子会从内心产生抗拒心理。“你必须把作业做完了才能出去玩。”当家长反复跟孩子这样强调,孩子内心产生了逆反,“我偏要玩一会再回来做作业,你能把我怎么样?”
孩子跟我们一样,也是社会人,他们希望得到平等对待,希望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比我们小的时候压力大很多,比如升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这时候,父母老师没有及时帮助孩子疏导这些压力,就会激发孩子们潜意识的反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有叛逆心理时,家长要怎么做呢?
1、 尊重孩子
“你必须”、“你应该”、“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尽量少说,换成“哎哟,你该怎么办?”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以重重的态度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
2、 换位思考
孩子考试考砸了,内心已经很难过了。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批评,“怎么回事?怎么考这么差?”,对于孩子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了。如果换成这样,“这次考试没考好,你一定很难过吧?”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同情,心里会好受很多。
3、 鼓励孩子
被鼓励的孩子特别自信
美国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所以,鼓励是教养孩子最重要的部分。
写作文一直是老大难。昨晚准备写作文的时候,看到上次的周记被老师标注了好几处波浪线的地方,跟我说:“妈妈,你看,我也能写比较优美的句子了。”我说:“是啊,进步很大啊,这些句子,我都想不到,而你去想到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觉得很开心,说要继续努力呢。这就是鼓励的作用。老师告诉他们,凡是标注波浪线的地方,都是写的优美的地方。所以孩子被鼓励到了。
孩子到了叛逆期,父母也不要当成洪水猛兽。孩子想要的无非就是平等、尊重、归属感和价值感。只要我们愿意放下高姿态,愿意跟孩子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关系;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很快就能平衡的度过这段叛逆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