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相处模式对孩子有影响吗

与青春期孩子和谐相处的最好模式:谈谈情说说爱无关学习。有很多父母能够处理好与青春期孩子亲子冲突,然后和谐相处。

在接晚自习后青春期孩子的校门口,几乎每次都可以看到一对母女俩一边谈笑风生一边举着手机玩自拍,有时还有父亲的参与,甚至还看到七大姑八大姨浩浩荡荡一大行人。最开始我不明白昏暗的路灯下拍出的相片可观赏性有多高,但是很佩服她们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不明白的是既然孩子在学校住宿了,为什么还要天天跑来看一看聊一聊。

后来,我渐渐明白校门口天天上演短暂相聚的亲子关系和谐、温馨的气氛,原来是有方法的父母给予青春期孩子特别的爱:即便相聚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谈谈情说说爱,偶尔带点孩子爱吃的零食、水果、牛奶、夜宵,我想他们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极少有谈及学习的吧,因为他们轻松、欢快的笑容里,丝毫看不出紧张与焦虑。

某天,与朋友聊天时,听到她说青春期儿子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平日里寄宿在学校,对儿子的日常表现一无所知。只是周末,孩子在家里表现很恋家、依赖父母,情绪不稳定甚至有点焦虑。我建议她每周到学校去看看儿子一两次,陪儿子聊聊天,哪怕晚自习课后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两个月后,朋友心情大好地说,她儿子已经步入学习的正轨了。

刚刚完成小升初的青春期孩子,面对着多重适应的压力:

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告别了闭着眼睛都找到教室的熟悉的小学学校,怀着好奇与憧憬来到一个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未知的新环境,青春期孩子不再像刚踏入小学学校那样懵懂无知,而是怀着腼腆谨慎小心翼翼地探索将要面临的未知。

2.适应新的朋友:朝夕相处了6年的同学已各分东西,踏入新的学校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如何与新同学相处,如何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青春期孩子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从幼年到童年,也许因为一部遥控车,也许因为一本有趣的书本,他们可以不分高矮胖瘦男女之别,便能迅速地打成一片。而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考虑性别、相貌、学习成绩,甚至家庭环境等。

3.适应新的学习:有人说老师像妈妈,其实,小学阶段的老师更像妈妈,有时慈祥有时严厉。而到了中学阶段,青春期孩子突然一下子长大长高,瞬间缩短甚至超越了与老师的身高距离,蠢蠢欲动的成人感在内心膨胀再膨胀,所以挑战老师的威严也成了青春期孩子的功课。再加上功课的科目,从小学的3门到中学的8门及以上,都需要青春期孩子去适应。

面对未来的未知性,青春期孩子需要独自去适应,内心难免紧张、焦虑,甚至焦灼。更为主要的还是身体、心理和生理上,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据和控制,想法和行为都将产生巨变——这股力量就是荷尔蒙。荷尔蒙使大脑中掌管情绪的中枢神经特别活跃,因此青少年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易激动、冲动。

如果在孩子的这一特殊时期,父母试着无条件地爱着孩子,就如孩子刚刚出生时,做父母的期望孩子健康、开心一样,只管细心呵护尽情去爱就够了。曾经有一段时间,突然意识到青春期的孩子将离父母越来越远,初中还可以早出晚归回来住上一晚,到了高中以后,便要寄宿到学校,每周回来做做客就走了,再到大学,每个学期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再以后,便是依靠着网络或电话联络感情,在寥寥无几的每天能见上一面的时光时,父母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亲子关系美好一些呢?

孩子对父母情感需求就是希望能够得到认同,接纳,理解,欣赏。父母应该正确回应孩子,肯定孩子想法中合理的部分,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提供参考,维护孩子的自我价值;用商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双方共同寻找都能接受的满意答案,商讨是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彼此尊重内在感受,意愿,需要。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正是一个与父母逐渐分离的过程,孩子需要自主决定,父母不要试图去改变TA控制TA,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的是交流而非教育。

在升学压力面前,学习是最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往往父母表现得比孩子更焦虑,更着急,在打着无条件满足孩子需求、爱的幌子下,揉和着自己的想法、担忧、感受甚至焦虑,而青春期孩子正处于血气方刚、眼里揉不下任何沙粒,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时期,如此一来亲子冲突便随之而来。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将来的生活美好、幸福,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只有成绩才行,事实上,诸如综合素质、幸福能力、婚姻、情商、环境等都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不必过于苛求,只经过程努力,结果一切随缘就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