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不愿独自睡觉,是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可能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害怕黑暗不敢一个人睡觉,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其实,怕黑是人的一种通病,有试验发现,如果把婴儿放在黑暗里就会哭,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人人都有。
怕黑是人的通病
不是安全感缺失的象征
因为,当我们看不到东西,我们就处于信息严重缺乏的状态。此时的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方向,开始害怕被障碍物绊倒、害怕撞到墙上,也就是说,我们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不确定感,使得我们内心产生害怕的感觉。
而孩子比成人想象力更加丰富,也更加敏感,当黑暗来临的时候,孩子会想象在黑暗里有怪物或者有危险,所以才更有比成年人更怕黑的感觉。
记得有段时间,我家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害怕得哭,问她什么原因时她就会说“晚上睡觉会有怪物把自己吃掉”,当我跟她解释完这个世界上没有怪物时,她又开始担心会不会有小偷来家里偷东西时顺便把她偷走,或者是如果家里失火了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
那段时间我不得不每天晚上花大量的时间跟她解释这些危险都不会出现。然而我的解释在她看来无比苍白,她依然每天晚上睡前会哭、会担心。
后来有一次,我强压下内心的不耐烦,在她又一次说害怕睡着被人抱跑的时候,我摸着她的头发说:“是啊,妈妈小时候也跟你一样呢,经常会害怕一个人睡觉,睡着了就会做噩梦。”然后我们轻松地聊起了我小时候的事情,聊了一会儿她告诉我说:“妈妈,原来每个人都会怕黑啊,跟你聊聊天我觉得好多,我想我今天晚上可以做个好梦了。”
在孩子跟你说害怕一个人睡觉、怕黑、怕睡着了有危险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去跟孩子解释这些危险存在的机率是多么小,先关心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恐惧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心理,即使是大人也会有怕黑的时候。
然后试着转移话题,跟孩子讲一讲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对待恐惧的,这样就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让她知道这种心理是被允许存在,并且能够得到大人理解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度过这个阶段,也才能更加容易建立安全感。
对未知事情不了解所以才会害怕
身边有的妈妈聊起孩子怕黑这件事常常会说一句话:“我家孩子小的时候还不是这样,胆子可大了,长大了反而变得胆小了,还怕黑起来。”
其实并不是孩子长大了就开始怕黑,只是因为孩子越长大,接触的事情越多,越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比如有朋友过年时带孩子去看《流浪地球》,本意是为了带孩子一起去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让孩子对天文及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可是结果孩子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担心地球是不是撞上行星,人类会不会被毁灭,他甚至觉得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母婴依恋期建立起良好安全感的孩子,就不容易有恐惧情绪,事实上,孩子有了安全感也并不代表着他什么都不怕。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内心也会充满恐惧,孩子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在面对一知半解的事情时,内心更是因为不懂而变得担心和害怕。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看了科幻片才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尽量避免再让孩子看这类电影,也有些家长会不以为意地告诉孩子:怪物是不存在着的,这个世界不会灭亡的,这一切都是假的!
这样做非但不能让孩子减少恐惧带来的伤害,还阻止了孩子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其实此时的家长,与其忙着让孩子跟外界隔离,不如主动带孩子去了解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看书、查资料一起学习和探讨,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他所担心的伤害,让孩子对所恐惧的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克服恐惧,建立起足够强的安全感。
泛灵心理是孩子怕黑的根源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这样的理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泛灵心理,就是指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义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
比如我们的孩子会对着自己的一个小玩具说话,也会对着一个布娃娃喃喃自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是在“过家家”,其实孩子是把眼前的物品当成了有生命的伙伴,愿意跟它分享自己的心事。
泛灵心理的好处是能拓展孩子的思路,促进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发展,然而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因为泛灵心理的作用,使得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反而会造成他对黑暗的恐惧心理。
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呢?
不给孩子贴胆小鬼的标签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怕黑,就开玩笑地嘲笑孩子是“胆小鬼”,尤其是对男孩,经常会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还是男子汉呢,就这点儿胆量啊?”
了解以上分析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孩子怕黑或者害怕某种物品,跟胆子大小一点关系都没有,是身为人的正常心理。也许家长是想用这样反向的语言来刺激孩子,试图让孩子变得胆大起来,但其实孩子根本不能意会到的真正意图。
经常跟孩子说这样的话,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时间一长孩子就觉得自己天生是一个胆小鬼,在以后遇到任何事情都没有勇气和信心再对面对和克服内心的恐惧。
不强行要求孩子坚强
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独自面对黑暗的能力,会故意强行把怕害的孩子一个人关在黑暗的房间,以为孩子适应了就好了、时间长就自然没问题了。其实这样会更加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
作为家长此时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天,讲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让孩子放松心情,也可以跟孩子聊聊恐惧,让孩子愿意跟父母坦白内心的恐惧而不是独自承受,有的时候害怕只是一种感觉,当这种感觉说出来之后,那种害怕的情绪也就随之减弱了。
我们可以在孩子睡觉前多抱抱孩子,做一些亲昵的举动,用这些肢体语言传递给孩子坚强的力量。
对于孩子的恐惧不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有的孩子听到外面的风声就以为是怪兽的叫声,有的孩子看到窗外闪烁的灯光就以为是鬼影,这些想法在大人看来都是非常不值得一提的,然而此时千万不要表现出轻蔑的态度,如果让孩子看到了大人眼里的轻蔑和不屑,那么孩子在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愿意再跟大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此时的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其次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拥有强大的力量,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在很多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就像超人一样。爸爸妈妈的态度会给予孩子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和孩子一起探索黑暗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野外露营,孩子非常兴奋,我和爸爸带着孩子看满天的星星,寻找草丛间若隐若现的萤火虫,这次露营让孩子对黑暗又有了新的一层认识,这使她了解了,在黑暗里不仅仅有恐惧和未知,那闪烁的萤火虫、点点的星光、耀眼的月亮,都是只有晚上才会出现的。让孩子知道,原来夜晚也有其美丽的一面。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恐惧的根源,就会知道“害怕”这个东西跟我们的高兴、难过、痛苦是一样的,都是我们情绪所在,那么我们就更加理解孩子面对恐惧时的无助心理。其实,无论到任何时候,爸爸妈妈的爱和用心陪伴,永远都能带领孩子战胜恐惧,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