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的嗔意思怎么解释

佛教将嗔恚定义为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人们因为贪欲,而产生嗔恚,从而损害了自己和他人,也在自身滋生了烦恼。

佛教将贪欲定义为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指出:“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即指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而这些感觉引发众生的利欲之心,就称为五欲,当众生坚持染爱于此五欲,就成为贪,也就是贪与爱同体异名。此外,佛教还将痴定义为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的心态。《俱舍论》中提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引发一系列烦恼,也使世间纷乱不堪。

佛教认为,贪、嗔、痴三恶是众生苦恼的根源,人们应当首先摆脱贪、嗔、痴的桎梏,从而解脱苦海,实现自我觉醒,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