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刘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将历史人物进行一个知名度排名,诸葛亮三个字一定名列前茅。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的刻画,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个非常了不起、近乎神人般的存在。
先帝刘备驾崩之后,留下诸葛亮和李严辅共同佐幼主刘禅。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大事小情都要经过他的亲自把关,甚至被夸张到只要是超过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经过诸葛亮亲自处理。
说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经过诸葛亮来处理,这一点肯定是夸张的。但是诸葛亮身为丞相治理蜀国,的确是事无巨细、日理万机的。
以当时诸葛亮的权威,如果他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篡取政权,完全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当时蜀国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由给诸葛亮之后,后主刘禅仿佛成了一只金丝雀,整日养在笼子之中,就像唐僧坐在孙悟空画在地上的保护圈里。
后世都以为刘禅无能,其实不然。刘禅谈不上是一个英明伟大的君主,但也绝不是朽木粪土、扶不起来的阿斗。
有人觉得“乐不思蜀”是刘禅懦弱无能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刘禅的高明之处,因为他“乐不思蜀”的回答和表现,保住了自己的脑袋,没让司马昭对其痛下杀心。
就好比越王勾践,当年他在吴国为奴的时候,为了讨好吴王夫差,亲自品尝过吴王的大便。若不是后来越王勾践的复仇成功,勾践在历史上的形象一定狼狈不堪。
再好比朱棣,朱允炆大肆削藩之际,朱棣通过装疯卖傻的表现,为自己的造反赢得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如果不是他后来造反成功,他的装疯卖傻或许就会被评价为无能的表演。
所以,我觉得不能以“乐不思蜀”来判断刘禅的软弱。特别是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在刘禅的治理下,延续了二十九年的国祚,这本身也是后主刘禅的能力体现。
有人说,刘禅后来不战而降的表现,总该将他定义为懦夫了吧。这个问题要怎么看,如果单以胜负来判断,刘禅的投降毫无疑问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假如先帝刘备或者诸葛亮还在世,一定不会那么轻易的选择投降。
刘禅选择投降了,不管是不是为了成都城里老百姓的安慰存亡,他都是选择了投降。这点没话说,他的确是懦弱。但是如果说,刘禅真的是为了城中百姓免遭涂炭才选择的投降呢?那是不是可以把他理解为高尚?
再说回来诸葛亮,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的权威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威高镇主。曾有人提议诸葛亮像曹操那样受封为王,诸葛亮没有照做,但他并没有完全拒绝。他表达的意思是,将来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在受封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诸葛亮没有选择学习曹操,没有将儿子诸葛瑾培养成自己权利的接班人。但是谁又能保证,将来诸葛亮若是真的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不会篡汉自立呢?就算你自己完全没有这个打算,可是跟着你舍生忘死打天下的那些人呢?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想方设法给你黄袍加身,让你诸葛亮成为第二个王莽。
话说当年,先帝刘备驾崩前曾留下遗言,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刘备对诸葛亮说,我这个儿子能力一般,能帮一把你就帮一把,如果他的才能确实入不了你的法眼,你就自便吧。
刘备这个人还是非常鸡贼的,“自取”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让你诸葛亮篡汉自立吗?我看未必。那个年代,“篡”的行为是天下人所不耻的。我可以将皇权禅让给你,但你要是自己篡取,那是不能被常理所接受的。
就好比们当今社会,身为富翁的你要先走一步,留下年幼的孩子和一个亿遗产。你跟帮忙照顾自己孩子的人说,我这孩子你多照顾点,他要是听话,你就给他口吃的,他要是不听话,那一个亿你就自己拿去花吧。这合理吗?这很不合理。
表面上看似大公无私,实质上是刘备给诸葛亮埋的一个坑。刘备托孤时身边一定不止诸葛亮一个人,肯定还有很多人在场,这句话看似是希望蜀汉政权能够有德者居之,实则给诸葛亮进行最后的道德绑架。
刘备当着那么多的人面,跟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事实上应该是在敲打旁边的儿子刘禅,告诉他这个叫诸葛亮的人很厉害,你要小心他,将来他的权利和威望一旦过高,是有可能取代咱们老刘家政权的人,你千万要小心着点,防范着点,机灵着点。
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我相信这一点他还是能理解到位的。并且当时有那么多人在场见证,如果你真的胆敢篡取刘氏政权,那其他人为什么不可以呢?其他人也可以啊!大家伙一起吧。还搞什么北伐,搞什么一统天下,先把刘禅弄没了再说吧。因此,诸葛亮没有自立门户,他也不能自理门户。
最后话说回来,假如当年他北伐成功了呢?他的权利和威望必将达到巅峰。届时,他是否会和司马懿一样,篡取刘氏政权,这个问题还真的是难以预料。
附赠打油诗一首:
诸葛孔明本事大,天不怕来地不怕;北方曹魏太强大,无奈只能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