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捏脊的危害
1、危害分析:
对于实热症或阴虚内热症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躁甚至发烧。
上捏脊大补阳气会助热,热就会促使身体机能加速运化,因此要根据孩子体质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无益。有的家长就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严重伤害。
2、贴心建议:
孩子要捏脊的话,就要先分析清楚宝宝本身是什么样的体质,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2.捏脊的好处
1、好处分析:
捏脊是在人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属补法。所以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
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2、贴心建议:
捏脊分为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和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和下捏脊是针对不同的病症使用的,不能蛮目使用。
3.捏脊的方法
1、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3、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5、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