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中国古代能坐上皇位的人大多都有雄才大略,在朝廷中的竞争是残酷的,一般都是在朝廷要更朝换代的时候,如一些皇帝没有继承人来继承皇位的时候,这时各种争夺皇位的手段便会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都是为了能够谋取皇位。
朱元璋一介贫民出身,经过15年的披荆斩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开国皇帝。不幸的是他最爱的儿子太子朱标却不幸染病去世了。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他的性格和马皇后极为相似,宽厚仁慈,从小就受到朱元璋的熏陶和悉心教导。
朱标的死给了朱元璋最沉重的打击,当时朱元璋极度伤心,痛心不已,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而朱标的长子夭折了,朱元璋就立了朱标的次子,自己最疼爱的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于是朱元璋就把对朱标的爱转移到朱允炆的身上。
当朱元璋选朱允炆当皇太孙时在所有叔叔们中最不服的当属是朱棣。但是他的出身又让他心有余悸。因为据说朱棣的生母只是朝中的一位妃子,并没有太高的地位。除此之外,据说朱棣的母亲在成为朱元璋的妃子前就怀上了他,因此便引起朱元璋的疑心,所以尽管朱棣文武双全而且能力也很强,但朱元璋还是不怎么喜欢朱棣。
朱棣后来娶了大将徐达的女儿,又受到徐达等将士们的辅佐,骁勇善战,善于用兵,但到后来他却变得越来越猖狂,目中无人,忘记了本应有的谦逊,所以因为自己的狂傲也让徐达等人对他没有以前那么的拥护,而在1932年朱元璋册封他哥哥朱标的次子朱允炆,而不是让他当太子,此时的朱棣明显表露出十分失望落魄的神情。
其实当时朱棣心中十分的不满,但因为当时有朱元璋在,他不敢有所作为,所以他把所有的不满都藏在了心里。但在朱元璋快要驾崩之际,此时的朱允炆已经21岁了,但他没有治国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在朱元璋死后有些官宦对他失望,因而便转而投向朱棣。
有一件很难让人理解的事,那就是朱元璋在临死前居然想见的人却是朱棣,并且还喊了他的名字,这让很多人都费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安排他做呢?还是想把皇位传给他?还是对继承之事另有打算?这件事的真实性我们暂且可以先放一边暂不讨论,但它确实被一部史书收录,那就是《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这本书的删减改动在当时是比较多的,这些改动在当时其实就能反映出一定问题了。不过并不奇怪,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在当时朱棣很有可能在这本书中隐去了不可告人的秘密,然后又给自己的犯上编上一个完美的理由。因此,临终召见这件事给人留下了很大遐想空间,而他正想用此暗示众人太祖有意在此时传位给他。
朱元璋对于朱棣的雄才大略是看中的,但是他也深知朱棣的性格与自己太像。而经历了战火之后大明王朝需要的是静养生息,而大臣之所以拥护朱允炆也是欣赏他是文人而不是武将,刚好他又是一个大孝子,希望他继位之后能够实行德治和文治。
众所周知,明太祖最爱的还是太子朱标,但是不幸的是他后来得病未能继承皇位,早早的就去世了,后来又在懂事又聪明的孙子朱允炆这找到了安慰,他认为自己最疼爱孙子能继承自己的皇位,那么自己看见孙子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儿子。
为了保证让自己最得爱的孙子朱允炆能够坐稳皇位,最后他发现对孙子最大的威胁,竟然来自他的儿子们,尤其是他的四儿子朱棣。而且朱棣手里的兵力雄厚,而且很有才干,最可怕的是他野心很大。因此,朱元璋曾经对朱棣动过杀心,但是被马皇后劝住了。可他一直对其不放心,最后他临终前还下诏不允许藩王朱棣进京来祭拜他。
从这些现象来看,如果他在临终前召集朱棣,绝不会是传位给他。应该是给他予以警告,让他不要做太过分的事,也就是不要做对他最爱的孙子朱允炆不利的事,亦或是另一种比较绝的原因,他可能真的会对其下死手。即使没有其他原因,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做事和个性,也坐不稳皇位。
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对百姓非常好的国君,惠民固然好,但在藩王对他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对国内进行改制不应触动其他官员阶级的利益。因为祖父的政策,僧道拥有大量地皮,渐渐权势双收。他针对这种现象下限制令,限制他们拥有的土地,此外,他还小幅度改变了官制和用人,防止他们敛财,但他认为用人还应活用,废除了这条禁令。
打下江山难,但打下来了以后守住江山会更难,因为有许多双眼睛都在虎视眈眈的看着国君,所以朱元璋也很担心自己最爱的孙子朱允炆难以守住江山,再加上当时国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得需要一段时间重新适应。不管哪一种猜测,不可以否认朱棣和朱元璋都在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