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争。在这一混乱的时期,汉室皇权极度衰弱,各路英豪割据一方。其中董卓原为陇西豪强,通过镇压黄巾起义、收吕布灭丁原,整合兵力最终雄踞一方,而后入京废帝,成为汉室的实际控制者,为虐一方。
在这期间,凶狠残暴的他先后杀害了太后和少帝。并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荼毒百姓,使得京城内民不聊生,为了树立威信,他还滥用酷刑,朝廷百官苦不堪言。
董卓的这些做法有违天和,终于激起了各方诸侯的愤怒,他们决定形成联军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联合组成庞大的关东联军,意欲彻底歼灭董卓,救回汉帝,可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这十八路诸侯并没能完成这一重任。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为何联合了众多英豪的联军依旧没能打败董卓呢?
第一、关东联军没有真正的首领,虽然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联军推选出袁绍作为联军盟主,但当时天下纷争不断,各自有各自的利益瓜葛,袁绍即使有盟主这一身份,可说话的分量依然不足,无人主持大局的关东联军就好比一盘散沙,从组建到最终解体,虽然声势浩大其实徒有其表。
第二、关东联军心思各异,如果说没有主心骨如同断了联军一臂,那么各路诸侯心怀鬼胎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讨伐董卓失败的结局。当时联军初建,他们并没有将手下将士聚集在一起,而是分兵各处。哪怕如此,只要各路兵马一同出击,那么董卓必然不敌,可是在众多的势力中,唯有孙坚与曹操两方主动出击讨伐董卓,其余人马都是防守态度,不敢起兵进攻,甚至一些诸侯还整日沉迷玩乐,丝毫没有将联军的事放在心中。
当时讨伐董卓为天下大势,深得民心,可这些人占有“人和”却不思进取,心怀鬼胎。这样自然招致了联军失败的结局。
第三、联军内部相互掣肘。既然组建了声势浩荡的联军,总要有一番作为,以免天下非议。联军与董卓曾多次对战,而我们知道,在战役期间作战最重要的便是物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稳定的粮草供应是一场战役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可管理粮草供给的为韩馥大总管,他作为冀州牧因为担心联军立功后会使盟主袁绍地位大涨,从而威胁自己,所以并不想全力支持袁绍,为此他一步步减少粮草供应,最终大军物资匮乏,无法继续作战,只好退回自己的区域。各方势力在都在计算着作战的得失,相互掣肘,唯恐他人力量变强威胁自己。
第四、前面分析了三条联军的原因,最后一条与董卓有关,董卓能够废汉帝,权倾朝野,与他本人的实力密不可分。他生长在凉州,好结交羌人,环境的因素使得董卓养成了勇猛奔放的性格,起初他作战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后因为镇压黄巾起义、参加凉州之乱等事情逐渐组建自己的势力,实力大增。强大的军事实力使他完全不惧一两方势力的出击。
这四条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关东联军的失败。董卓造成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也直接加速了汉室政权的灭亡,他的暴政引发的关东联军起兵讨伐也为后世群雄割据打开了局面。
最终董卓被吕布杀害,在他死后,关东联军没了存在的意义宣布解体,自此开始诸方混战,肢解汉室王朝,袁绍吞了韩馥的冀州,袁术与荆州刺史刘表对立,孙坚兵败战死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使得群雄先后登场,乱世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