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被废的皇后,历史上一般都比较命运凄惨,但是明朝的这位废后,却有着很高的地位,甚至皇帝朱祁镇朱祁钰对她都毕恭毕敬,那么她到底是谁呢?
翻阅《明史·后妃传》,其中有一位“恭让章皇后”又被称作“静慈仙师”的大人物。这位原名胡善祥的“静慈仙师”,曾是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被废后退居长安宫,她应该就是《女医明妃传》中“静慈师太”的原型人物。二者不同的是,一个居长安宫,一个居永庆庵;一个是仙师,一个是师太。
长安宫,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属于京师内廷东六宫之一,为嫔妃居所,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永庆庵,目前全国各地有此名的尼姑庵很多,明代的北京有无此庵不考。仙师,是对道士或有道者的敬称。师太,是信徒对比丘尼(尼姑)的尊称,多指有较高地位的尼姑。庵不同于宫,师太不同于仙师,可见电视剧中的静慈师太与历史上的静慈仙师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历史上的静慈仙师,原名胡善祥,山东济宁人,虽曾贵为皇后,但命运多舛。要说胡善祥的坎坷人生,还得从她的丈夫明宣宗朱瞻基说起。
朱瞻基是明成祖的孙子,明仁宗的儿子,永乐九年(1411年),十四岁时被明成祖立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永城县主簿孙忠关系密切。彭城伯夫人经常进宫看望女儿,并说孙忠有个十几岁的女儿孙氏,非常贤淑漂亮,可服侍皇太孙。明成祖下令,让孙氏入宫,并让明仁宗的诚孝皇后(当时为太子妃)张氏好生培育。朱瞻基与孙氏年龄相仿,且情投意合。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十岁的皇太孙朱瞻基到了大婚年龄。在选皇太孙妃的问题上,朱瞻基心里装着孙氏,但明成祖不同意。原因很明显,太子妃张氏是永城人,孙氏也是永城人,若未来的两代皇后出自同一地方,难免会造成外戚势力串联。为此,明成祖下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胡善祥后来居上。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朱瞻基为太子,胡善祥升格为太子妃。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暴亡,六月,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七月,明宣宗尊生母张氏为皇太后,立胡善祥为皇后,封孙氏为贵妃。孙氏虽未能当上皇后,但明宣宗心里装着她。按历代后妃制度,“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为了弥补对孙贵妃的亏欠,明宣宗于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孙贵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金宝的贵妃。
胡善祥是明朝第一位遭废黜的皇后,之后以“静慈仙师”的身份清虚度日十五年,去世时大约四十几岁,其“无过被废”“贤而无罪,废为仙师”的不幸遭遇,“天下闻而怜之”。大概出于这层原因,故世人对取而代之的孙皇后愤恨不已,甚至史料中说孙皇后也就是曾经的孙贵妃借腹生子,如《明史》称“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胜朝彤史拾遗记》称“宫人有身者,贵妃隐之为已有”。当然,这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也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