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禄山没有造反的话 是不是可以证明节度使可行

对唐朝节度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其实从当时唐朝的实际情况来讲,节度使的制度是可行的。但是节度使在唐朝最终走向了一个地方军事集权的状态,这种走向是不可行的。所以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节度使适应当时唐朝的对外扩张的发展需求,但是随着这种发展需求的扩大,节度使反而变得不可行。

节度使的历史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早一些,在唐朝前期,节度使的职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只是地方武官,也没有什么军事大权,就是常住地方的军事首领。诞生以后,唐朝在边疆地区的军务边防就交到了节度使的手中。

在一开始,中央政府十分注重对节度使的分权控制,士兵和统帅不仅不能够相互熟识,而且地方的财政税收也并不归节度使掌管,一切都是由中央统一调配,可以说此时对于节度使的控制是成功的,中央也能完全依靠节度使掌管边防事务。

但是之后终究还是因为成本问题,中央出现了权力下放的改革。这一改革并不是中央想一出,是一出,随随便便改革的,而是在当时唐王朝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了中期改革阶段以后,唐朝对于自身财政问题和军事问题进行的必要的权力分配。

对于当时的唐朝政府边疆问题,税收问题,军事问题,以及包括对节度使控制问题其实都很复杂。唐朝也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劳动力需求不足,税收征收困难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使得唐朝没有能力统一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而希望地方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缓解中央对于社会发展和运行管理的沉重负担。

到唐朝中期以后,不仅是节度使,就是唐朝的税收和土地政策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节度使只是军事方面的改革结果之一,此时的节度使开始拥有了地方实权,因为在军事上之前,唐朝实行的是征兵制。而现在节度使开始私自招募军队,也就是之后的募兵制。

这就是节度使拥有了长久以来自己想得而得不到的长期属于自己的军队,并同时又由于财政方面的困难,唐朝政府开始允许节度使在地方进行直接征税。军权和财权就这样放到了节度使手中。可以说,节度使未来所犯的错误并不是节度是本身造成的,而是这一次权力的下放造成的。假定唐朝一直能实行征兵制的话,节度使也是不可能在未来犯上作乱的。

这一切都是后话,在唐朝这些改革初步完成以后,唐朝的军事力量还有国外扩张力量和速度都达到了一个巅峰,此时也是唐王朝领土版图最大,经济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当然其中暗藏着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表面上,唐朝确实通过这一新的节度使制度扩展疆土。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的对外政策才正式收缩,也正是因为节度使掌握了地方的军权财权,所以节度使就成为了一个危险的职业,节度使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