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西晋末期,八王之乱,中原大地上战火连天,好好的江山,就这样沦陷。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毕竟八王无论怎么乱,都还是中原人的内乱。
可是紧接着八王之乱的就是五胡乱华,此时就是外族人参与到了中原的内政之中,并且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使中原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八王之乱时主动请他们帮忙的原因。
八王之乱时,鲜卑、乌桓的骑兵被大量运用到了中原战场。这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人物便是都督幽州诸军事的王浚。
八王之乱初期,王浚看到中原内战不断,为了自保便主动与鲜卑结好,通过将自己两个女儿嫁给鲜卑族首领的方式,来获得他们的支持。
这其实已经超出了作为晋朝军政官员的本分,已经有了割据自立的意味,但此时王浚还处于观望之中,并没有明确要偏向谁。
但是在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决裂时,王浚却选择倒向司马越一方。既然站队了,自然就要做出成绩才行。
此时司马颖已经击败司马越统帅的朝廷禁军,劫持晋惠帝到邺城,势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不过情况很快就有了改变。
一个月后,王浚出击,他派出一支鲜卑、乌桓以及汉人兼有的军队,合计两万人,进军讨伐司马颖。
幽州主簿祁弘率领骑兵为前锋,直接击败了司马颖前来迎击的一支队伍。之后当幽州的侦察骑兵出现在邺城近郊时,城内竟是直接陷入了恐慌。
慌乱之中,司马颖竟然都不敢迎战,带着自己的臣僚们以及晋惠帝便仓皇逃到洛阳,之后又躲进河间王的关中之地。
从这里其实就已经很能看出问题了,在当时的战场上,骑兵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的。而此时中原民族的骑兵战术发展还未成熟,而游牧民族却已经掌握了骑兵冲击战术。
本来在马背上就得天独厚的他们,更是如虎添翼,在对战中原的步兵上有着极大的优势。而这从两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便可见一斑。
第一场便是豫州刺史刘乔和范阳王司马虓之间的战斗。此时司马越和司马颙之间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刘乔不满司马越的侵夺,便主动进攻司马越的同党范阳王司马虓。
司马虓情急之下便派刘琨去王俊那里借人,得到了八百骑兵。便是借助这八百骑兵,范阳王司马虓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击败刘乔、东平王的豫州、兖州军队,控制河南地区。
如此惊人的战果,似乎和这八百骑兵不成比例,但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战争,只要骑兵运用得当,会有很强的战斗力。
第二场便是公元306年,在夺取河南兖、豫二州后,司马越联军趁胜向洛阳和关中进攻的战争。王浚同样让祁弘带领骑兵做先锋。
此次迎战他们的是成都王司马颖以及楼褒、王阐等将领,他们防守在洛阳北的黄河浮桥,却被三百幽州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这之后司马越便继续西进,成了八王之乱最后的胜利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越有王浚的支持,也就是游牧民族骑兵的支持。
可以看出,在当时,骑兵的战斗力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所以这之后的五胡乱华也就注定了悲剧。
这些少数民族,生在大草原,长于马背上,在骑兵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面对他们的骑兵冲击,中原政权几乎没有可以抗衡的力量。
所以中原政权只能无奈南渡,将中国北方大地留给他们肆意侵略。战火纷飞之下,其实是中原骑兵建设落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