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完成大统一之后,停止对外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你真的了解华夏封建王朝大一统之后为何就不对外扩张了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古中国可考最早的王朝是商朝,在商朝末期,商纣王帝辛征伐东夷,是为第一次对外扩张。为的是缓解国内土地的缺乏,但却让商朝走向了末路,周朝取而代之。

此后的八百年时间是春秋战国,各路诸侯都忙于内战,无暇对外扩张。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后,这才对岭南用兵,打下了南越,让赵佗驻兵于此,完成了领土扩张。

汉朝时期,中原王朝的领土趋于稳定。汉武帝驱逐匈奴也只是为了防御,毕竟匈奴所生存的草原对于农耕文明的汉朝相当于鸡肋。因此,中华的领土在汉朝时期没有什么扩张。东汉末年之后是五胡乱华,华夏大地开始了民族大融合之路,领土扩张成为了奢望。

一直到唐朝,李世民将东突厥灭亡后,华夏的领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唐高宗李治也是个战争达人,他对外用兵的次数比唐太宗李世民还要频繁。但这种领土的扩张也只是在王朝初年,到了武周年间,甚至是开元天宝年间,大唐的疆土不但没有扩张,反而缩小了一些。

唐末宋初之间,天下又走向分裂。赵匡胤一统中原后,以文治天下,武将被压制到历史最低点,对外扩张甚至成为了无稽之谈。南宋时期更是被外族步步紧逼,一直到灭亡。

到了元朝,外来民族入住中原,元朝的版图可称历史之最。这是因为元朝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文明就在于扩张。但到了中后期,因为人口的制约,元朝的疆域也到了顶点。

明朝时期,天下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争,所以即使明朝皇帝们个个都有对外战争的动机,但底层百姓不干,所以明朝在百年的时间变动不大。

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急于稳定国内局势,所以也不对外用兵。清朝早期也没有领土扩张,到后来,国内局势稳定,统治者们却没有了对外扩张的意图。

那为何古中国的王朝在大一统后,越趋于稳定,越不想对外扩张呢?

如果秦始皇能够多活那么二三十年,或许华夏的领土会对外继续扩张。毕竟当时的秦法就是为了战争服务的,没有了战争,秦法就废了一大半。但可惜的是,随着秦始皇的死亡,秦朝覆灭,秦法也随之消亡。

到了汉朝之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了政治高层理论。于是,王朝内部的气氛偏向中庸,主要以防守为主。再加上国内人口不多,又是农业文明,土地暂时够用。

西汉末年,随着土地的兼并,上层人士土地越多,底层人士土地越少。为了控制底层百姓,上层建筑的人们把商鞅的驭民五术用在了百姓的身上:

一民,即统一思想;弱民,国强而民弱,方便管理;疲民,让百姓有事可做,多事可做,使其无暇他顾;辱民,使民失去自尊,让其互相检举,生活在恐惧之中;贫民,除了生活,剥夺其多余财富,充入国库,人穷志短。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轻易地统治底层百姓。帝国的扩张只会让士大夫阶层们的地位动摇,于是,他们反对帝国的扩张,想要保持现状,维持他们的地位和生活。这被他们美其名曰:不兴不义之师。

所以,只有在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而儒家学说还刚起来的时候,汉朝才有对外扩张的机会。可惜的是,此时的汉武帝也只是将这场对外战争打成另类的防御战而已。

大唐初年,唐朝的版图之所以能够那么大,也是因为外族的入侵让大唐统治者们不堪其扰,这才想着一劳永逸,将突厥灭亡。如果突厥安安稳稳地生活在草原,急于休养生息的大唐统治者们也不会去灭了他们。

诸多王朝中,也只有明朝是积极对外扩张的。但可惜的是,明朝的君主们不给力,武将们也都比较偏科,擅长防守。儒家的学说在此刻达到了最巅峰,也开始拖王朝扩张的后腿。这个时候,土地兼并特别严重。上层贵族以掌控土地来掌控底层百姓,如果大明疆域扩大了,这些地主阶层的土地又有谁来耕种呢?老百姓们都开荒去了。

所以,皇帝们虽然都想让自己的疆域扩大,努力赶超历代君王,让自己能够名留青史。但官员们却是皇帝最大的掣肘,他们与皇帝对抗,忽悠百姓,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封建王朝,最大的统治者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这些上中层建筑的官员。只要这些官员不想发动战争,皇帝再怎么有想法也没用。

所以,一旦王朝大一统并且趋于稳定之后,官员们首先想到的是稳定自己的地位,控制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资源,摒弃外部的不利因素,让自己的家族能够长盛不衰。而领土的不断扩张会损害这些官员的利益,所以,古中国的王朝越趋于稳定的时候,对外扩张就愈发艰难,外部因素有一部分,但更大的阻力来源与内部。

一个大一统,稳定的封建王朝的战争更多的是被动防守和镇压内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