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宋的故事。
能够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这是历史上各个开国皇帝的相同特质。从西汉初期刘邦开始,当敌国灭尽之时,开国皇帝临死之际,杀害开国功臣已经成为了每个临终开国皇帝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朝局的稳定。特别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在强势的帝王面前,无人能够善终。
刘邦就是在死前不久将韩信、彭越等开国将领杀的一个不剩,留下来的那一些都是很怂的家伙儿,翻不起什么太大的浪花。朱元璋更是绝,开国的几十位将领被杀得只剩下一两个人,就连刘伯温这样的文臣谋士都被逼得不得不辞官还乡,为的就是让后世子孙(朱允炆)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朝局,让权力更容易把控在皇帝的手中。
那为何唐宋两朝的开国文臣武将都能够善始善终呢?这其实不难看出。
唐朝是因为开国皇帝李渊来不及杀功臣,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而后得位不正,如果再大家杀害功臣,那李唐天下成立不久也就GG了。
要知道,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因为他发动了政变。在武德九年,李渊还算是身强力壮,他本身的功绩就足以震慑群臣。并且,当时李唐天下也还不是特别稳定,内有世家,外有突厥。这些开国将领留在朝中还是非常有用的。
因此,在当时,这些武将没有性命之忧,李渊也没想过要将他们一个个斩杀。但刘邦给个个皇帝和武将开了个不好的头,这些武将们担心李渊在不久之后会杀功臣,毕竟皇帝是有前科的。
于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就成为了这些文臣武将们救生圈,为的就是让李渊来不及将他们杀害。
事情也正如这些开国功臣们所设想的那样,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开始为皇位斗得不可开交。最后,地点玄武门,太子李建成死亡,满门抄斩,胜利的是秦王李世民。而李渊干脆就被架空了权力,终身幽禁在了太安宫中。
李世民因为得位不正,对于拥护自己的这些功臣也不好下手,再加上外面还有强势的突厥,这些武将还要为他征战沙场,杀不得。更何况,除了外患之外,大唐还有各个世家,这些世家把控着一半的大唐天下,李世民也要留着这些文臣武将们来牵制他们,这是帝王的平衡之道。
到了李世民快死的时候,朝中的开国将领也死得差不多了,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就只剩下了程知节、李绩和长孙无忌等三四位,同样翻不起什么大浪。如果李世民在临终前,开国功臣们还大量在世的话,想必他也会拿起屠刀,给当时的太子李治留下一个稳定而容易把控的朝局吧。
所以,生活在唐朝的开国文武是幸运的,李渊来不及杀他们,李世民死前他们就先去了,受李世民忌惮的李靖也是和李世民同年死的。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唐朝开国功臣们能够善始善终的佳话。
到了宋朝,有了唐朝这样的榜样存在,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也是不敢杀害这些开国功臣们。无论是因为名声也好,还是赵匡胤本人就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也罢,宋朝的这些功臣都杀不得。
赵匡胤同样是得位不正,他是通过陈桥兵变,手下将领的拥护才成为了皇帝。在朝局稳定后,赵匡胤也是很不放心,这才有了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杀是不可能杀的了,毕竟自己的位置都是靠着手下才得来的。如果在权力到手后,就将这些功臣杀害,那不就是过河拆桥吗?这样的名声赵匡胤可不想要,所以,赵匡胤才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样的好方法。
所以,宋朝的开国功臣们也是运气,碰到的皇帝是一个有大智慧的,爱惜名声的,知道感恩的。如果是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那真的就是欲哭无泪了。
总的而言,皇帝杀功臣其实是为了朝局的稳定。汉朝初期,是因为储君懦弱,臣子强势,皇帝不得不杀;明朝和汉朝相同。唐朝是因为开国皇帝李渊还来不及杀功臣就失势,后任皇帝李世民是刚明之君,所以功臣们能够存在于朝堂。宋朝是因为赵匡胤这个人算得上知恩图报,再加上他要脸,所以也没杀功臣,只是将兵权收回而已。而刘邦和朱元璋起于微末,没什么文化,都是流氓的样子,所以,他们不要脸,对于功臣想杀就杀了,为了子孙后代,这脸丢掉又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自己都要死了,脸皮要来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