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曹氏在北宋时期是怎样发展的?探索真定曹氏的兴衰

大家好,说起真定曹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清平乐》播出后,曹皇后和宋仁宗的爱情博取很多人的关注,纷纷为帝后CP打call。但是电视剧对曹皇后出生的名门望族曹氏描述过于稀少,甚至很模糊,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曹氏家族的显赫,其实在历史上曹皇后的家族叫做真定曹氏,属于宋朝时期非常成功的官宦世家,真定曹氏的势力有多强大呢?可以用宋仁宗时期宰相宋庠的一句话概括:“今天下言王侯世家者,以曹为首”。

真定曹氏从家族创始人曹彬到最后一代人曹友闻,总共历经12世,贯穿整个宋朝。真定曹氏也经历了从北宋的全面鼎盛到南宋的消亡没落的全部过程。这是一个绵延300多年的大家族,即使在南宋建立之后相对衰落,但比较于宋朝的其他世家大族,真定曹氏依旧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

曹氏家族的核心发展力:军功和联姻。

军功是曹氏家族崛起的动力,联姻是曹氏家族前进的王牌。

真定曹氏的祖先中有史可考是曹芸,曹芸的父祖两代人都是低级军官,但他们为曹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曹芸这一代完成了翻身,他成为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曹芸所生的之子即是曹彬,曹彬因为父亲的荫护,担任成德军牙将。

曹彬有一个机遇,曹彬母亲张氏的妹妹嫁给了当时还未成名的后周太祖郭威,在郭威登基称帝后,曹彬变成了外戚,被郭威安排到了柴荣手下任职,此后一路升迁,到了赵匡胤谋朝篡位的时候,曹彬选择倒戈欢迎赵匡胤,由此变成了赵匡胤手下的重要将领。

曹彬在大宋平定四方的战争中多次担任统帅,立下赫赫战功:

平定后蜀。乾德二年(964年)冬,赵匡胤发动对于后蜀的战争,宋军分为两路进攻后蜀,曹彬担任南路军都监,同南路军主帅刘光义攻灭后蜀。而且曹彬禁止将士屠戮百姓,由此受到宋太祖的褒奖。随即后蜀旧将全师雄等人作乱,一度扩大叛乱,又是曹彬和刘光义平定叛乱,最终平定蜀地。攻灭南唐。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下令征讨南唐,朝廷大军以曹彬为主帅,总兵力达十几万人。宋朝军队在曹彬的带领下从荆南一路顺流而下,连续击败南唐军队,最后围攻金陵城,迫使南唐国主李煜出城投降。消灭北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曹彬随军出征,次年,北汉被宋朝攻灭,宋朝统一天下。当然曹彬也有缺憾,在雍熙北伐时造成了岐沟关之败,因此被贬,但在宋真宗时期又被重新启用担任枢密使,官至宰相。曹彬去世后,宋真宗赠曹彬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与赵普配飨太祖庙庭。

曹彬的开国之功使得真定曹氏成为宋朝一流将门,但是家族的存续需要后继有人,真定曹氏第二代人继承了曹彬的事业,曹璨、曹玮、曹琮均以军功闻名于世。

曹璨,曹彬长子,先后参与抵御辽朝和抗击西夏的战事,从高阳关及镇、魏、并、代、赵五州都监出发,一路凭借自己的军功累官至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最后被授予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即武人最高荣誉官位——使相。曹玮。曹玮19岁出镇渭州,在镇守西北边境期间于石门川大破李继迁,此后又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尤其是三都谷之战,曹玮击败河湟地区吐蕃族部首领李立遵的数万大军,从此威震西北,边境的蕃部纷纷投诚,曹玮去世后,谥号武穆,配享仁宗庙廷。曹琮,他相比较于上面两位哥哥,功劳小很多,在西北边境做将领时,安抚羌人部落内附。在刘平、石元孙战败后,设伏使得西夏退兵,曹琮曾经策划吐蕃和大宋夹击西夏,只是计划未能实施。在真定曹氏第二代存在的时候,北宋王朝正遭受边关危机,一方面是北方的辽朝发动南侵战争;另一方面是西北崛起的西夏和宋朝发动大战。真定曹氏作为宋朝的将门世家,自然有机会为朝廷效力,由战争所带来的军功促进家族的向前发展,也是北宋初期曹氏家族恩宠不衰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宋仁宗时期,宋朝和西夏、辽朝的大规模战争结束,国家进入承平之际,真定曹氏与大宋皇室的婚姻成为了家族发展的关键。

曹彬的儿孙辈和皇室几乎是历代联姻:

曹彬之子曹珝娶宋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的女儿兴平郡主,曹彬之女嫁给宋太宗之子宋真宗。北宋皇室和真定第三代人之间的通婚。曹玘之女嫁给宋仁宗为皇后,也就是慈圣光献皇后,即《清平乐》中的曹皇后。北宋皇室和真定曹氏第四代人之间的通婚。曹诗娶宋仁宗女儿鲁国大长公主,曹诵娶延安郡主,曹识娶寿光县主。宋徽宗时期,曹晟娶荣德帝姬,曹湜娶崇德帝姬。曹氏和皇室的联姻确立了外戚家族的地位,外戚作为天子母族,属于天子的血缘亲族,自然拥有高于其他官僚的地位和权力。尤其是真定曹氏的曹皇后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皇帝,从皇后到太皇太后,一直稳居正宫之位,曹皇后为真定曹氏的地位提高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真定曹氏家族繁盛的秘诀:外戚荫补和自家谨慎

真定曹氏之所以被宋朝皇室选择联姻,主要有两个原因:

宋太祖对开国武将的笼络。宋朝诞生于军阀混战的五代时期,而且宋太祖本人就是军人出生,自然知道军权失去控制的后果,所以宋太祖在开国之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杯酒释兵权”行动,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但付出的代价就是给予高级将领优渥的生活待遇,其中就包括与皇室的联姻。真定曹氏家族注重文化教育,曹氏家族基本上没有那种纯粹的武将,比较重视文化修养,比如始祖曹彬就很喜欢读书,他平定南唐回来时带了很多书籍,曹璨喜欢读《左氏春秋》、曹玮喜欢读《春秋三传》,这种文化修养使得曹氏大多尊奉皇室、谦逊有礼,这也是皇帝喜欢和曹家联姻的原因。宋代皇室和真定曹氏的联姻使得真定曹氏成为外戚家族。一般在宋代只有“三后四妃之家”被称作外戚家族,外戚家族在宋代有祖制:崇爵厚禄,不畀事权。意思是给予高官厚禄,但是不给实权。

在宋代给予外戚高官厚禄的途径就是恩荫制度。

宋代针对外戚家族的恩荫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定例,一种是特恩例。定例有大礼和明堂礼奏补、圣节奏补、生辰恩补、册封恩补、遗表恩补等等。特恩例有归谒家庙荫补、寿庆荫补、生育皇子荫补、后妃去世荫补等等。这些恩荫制度对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十分有利,因为这三位的后族荫补的人数最多。有荫补制度存在,外戚子弟大多不会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们凭借恩荫制度直接出任官职,走向政治舞台。

真定曹氏在北宋时期和两个太后有关系。一个是慈圣光献皇后,即宋仁宗的妻子曹皇后,另一个则是曹皇后的养女高滔滔,即宋英宗的妻子高皇后。曹皇后和高皇后都历经三个皇帝,她们的一生都是在北宋中后期度过,都从皇后变为太皇太后,根据恩荫制度,大批真定曹氏的子孙凭借两位皇后的荫补进入官场,由此繁荣昌盛。

这种恩荫制度本来是宋代是冗官的来源之一,冗官曾经在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改革里面都出整顿,但是这两次整顿并没有针对“三后之家”,即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家族。所以这种改革对于曹皇后和高皇后的荫补子孙是无效的。比如在1080年曹皇后去世,宋神宗推行荫补,真定曹氏族人升官者82人,以白衣身份担任官职者多达62人,曹氏妇女获得诰命者多达41人。

不畀事权就是不给予实权,这主要是防止后权威胁到皇权,宋代对于防范外戚有着严格的制度,主要是五个方面:

外戚不得担任文官,宋代以文制武,所以武将备受鄙视,外戚担任的武将官阶也大多是节度使、观察使等虚职。外戚不能担任侍从。外戚不能担任郡守、监司。同时外戚不得干预政事,也不能出任枢密院和中书门下的长官。即使有外戚担任,也会马上被罢免。不得接纳宾客,即私人僚属,防止外戚生乱;不许通宫禁,防止外戚和宫廷妃子联结在一起。宋朝时期的外戚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这使得宋朝的外戚在政治上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集团,而且遵纪守法也成为外戚保持富贵的一种手段,真定曹氏正是按照宋朝的标准生活的外戚世家。

真定曹氏的创始人曹彬就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涑水记闻》记载,后周时曹彬担任柴荣的亲信官吏,掌管茶酒,有一次赵匡胤就找曹彬讨酒喝,曹彬说官酒不能给你喝,但是我可以自己出钱请你喝酒。赵匡胤称帝之后,就很欣赏曹彬的这种行事风格。

曹彬的行为处事变成了曹氏的家法,曹氏后人大多如此。曹璨以孝谨著称,在禁卫十多年,没有违背皇帝意愿;曹琮上书说自己家族愿意根据法理恩补官员,由此得到百官称赞;在堂妹被立为皇后之后,曹仪自请担任闲职;曹佾在宋神宗时期从来不谈及政事,遵纪守法,以至于被宋神宗称赞;而曹皇后本人一直守着祖制,在曹皇后年老时,宋神宗安排曹佾前去见曹皇后一面,但是被曹皇后断然拒绝。

真定曹氏遵守大宋家法,忠心耿耿,自家谨慎,自然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喜欢,于是不断得到赏赐和恩惠,这是真定曹氏不断巩固地位的原因所在。

渡江之后衰落的真定曹氏

真定曹氏虽然以真定郡为名号,但是整个家族大部分人实际上生活在开封,因为这里靠近政治中心,又是繁华之地。而且曹氏在北宋发展壮大之后,有分出很多支系,根深叶茂。但是金人南下造成的战火使得曹氏家族在这个过程中伤亡惨重。

由于战火,史料缺失很严重,真定曹氏究竟在战火里有什么遭遇已经不太清楚,因为南宋时期除了曹泳和曹友闻之外,很少看到真定曹氏的记载,以曹友闻为例子,在《宋史》中只有一句,曹彬的十二世孙,关于曹泳的记载十分稀少,所以只能推测真定曹氏的经历。

在1127年,开封第二次被围,第一次被攻破,当时大量的民众被金军和乱军以及地痞无赖屠杀,曹氏家族作为外戚世家,肯定被屠杀过。金军北上时宋徽宗有一个妃嫔是曹才人,按照真定曹氏和皇族的联姻传统,曹才人应该出生真定曹氏,也许有一部分曹氏族人跟随宋徽宗北上当俘虏。此后开封城中一部分衣冠士族变更衣服,从万胜门逃出开封,这些人选择南迁,曹氏一族应该有一部分人由此南迁。此后宋高宗南下,大批人跟随宋高宗来到江南,曹氏一族应该也在其中。推测还有一批曹氏族人留在了北方,这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南下,最后在北方生活。而真定曹氏到达江南之后,有一个人物冒出了头,这就是曹泳,也是他把真定曹氏彻底带入败落。

南宋建立之后,宋高宗一心求和,重用秦桧,而曹彬的五世孙曹泳以秦桧党羽的面目出现。曹泳为了巴结秦桧,为秦桧不断出谋划策。他举报李孟坚之父李光私修《小史》诽谤朝廷,最后演变为文字狱;他劝秦桧认领亲子林一飞,以此讨好秦桧;他还推举秦桧的亲属黄兑为官。在秦桧去世后,曹泳还举荐秦熺继承宰相。此外曹泳参与秦桧的政治斗争打压正直人士,又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屡次被人弹劾。

曹泳的种种行径在秦桧去世后遭到了清算,他被罢官,而且连累到真定曹氏的其他成员,这些人也先后被贬,曹泳一心攀附权贵,肆意妄为,这已经完全背弃了真定曹氏小心做事的家规,并且为虎作伥,这注定曹泳的政治寿命不会长久,孟子曾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了曹彬五世孙的时候果然变成现实。

此后出现了曹彬的12世孙曹友闻,不过曹友闻已经是中下层官员,他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高中进士,与真定曹氏传统的身份——外戚和武将完全不搭边,他历仕绵竹尉、天水军教授、知府,眉州防御使、沔州知府,但是曹友闻生活的时期是南宋快要灭亡的时期。

曹友闻和祖先曹璨、曹玮一样都是在西北作战,不过南宋的西北已经是四川了,曹友闻面对的是蒙古大军,都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手下的手下的精锐士兵,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曹友闻担任天水军教授开始,曹友闻数次和蒙古军队交锋,从天水军击败围攻的蒙古军开始,此后不断参与对抗蒙古的入侵战争,几乎每战必胜,直到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大军入侵,曹友闻壮烈殉国,与他一起殉国的还有弟弟曹友万。

曹友闻去世之后,真定曹氏的的故事到了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结语:一点感慨

后人喜欢曹彬不杀生的阴德来解释的真定曹氏的鼎盛,可以透过历史上来看,真定曹氏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外戚世家,他们并没有长久的保持家族的地位并且一直延续下去,相反也是走向衰落,最后销声匿迹。

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士大夫公开讲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注定外戚世家不可能永远保持优胜地位,只能屈服于政治现实,真定曹氏的先祖在宋朝早年凭借自己的军功为家族繁盛打下基础,又与皇室联姻增强自己的地位,但真定曹氏的核心却是外戚的恩荫制度,假如没有宫廷嫔妃作为支撑,真定曹氏还是长久不了,这才是历史的逻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