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清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1793年,也就是大清王朝的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嘎尔尼,带领一个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东西方两个大国难得的一次官方交流。英国政府很清楚中国市场的广大,希望能与中国进行通商。
然而,这次交流并不怎么愉快。清朝官员们认为来开展平等外交活动的英国代表团是来进贡的远方藩属国,围绕着在乾隆皇帝面前的礼仪问题争执了好久。至于英国的通商请求,抱着“天朝上国”心态的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这次会面不欢而散。中国继续沉睡,延续“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一个走向进步的大好机会。
47年后,也就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英军的舰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而古老的中国也被迫进入了痛苦的近代史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来了,既然1793年,英国试图用和平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英国使团也亲眼目睹了大清王朝的所谓虚假盛世徒有虚名,外强中干,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隔了将近半个世纪才发动对华战争呢?
首先我们要看看时间问题。1793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同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四年前,也就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这引起了欧洲大陆各封建君主国的恐慌,他们组成反法同盟,意图镇压法国革命。
英国虽然早已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出于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需要,也于1792年对法国宣战,加入反法同盟。毫无疑问,马嘎尔尼来华的时候,英国正在忙于与法国的战事。况且,英国对法国的战事并不轻松。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远征埃及,意图切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 虽然最后法国的计划以失败告终,但是势必会牵制英国的绝大部分精力。与此同时,新生的美国(已独立)也趁着英国正忙于欧洲战事、北美大陆力量空虚之机,于1812年对英国宣战,企图夺取加拿大。(当然美国并没有成功。)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处颇为焦头烂额,结果对于清朝,暂时是无暇顾及的。虽然清朝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但是英国纵然有动武的想法,一时也没有条件真的去用武力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虽然马嘎尔尼使团无功而返,但是英国并没有完全放弃与中国平等通商的希望。1816年,也就是英法战争刚刚结束后一年,英国又派遣了阿美士德使团访华,希望重申23年前马嘎尔尼的要求,与中国建立通商关系。
结果,出于相同的礼仪问题,他们连嘉庆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再次无功而返。这以后,英国才开始下定决心要对中国动武。在返程的路上,路过圣赫勒拿岛的时候,阿美士德拜访了拿破仑,在与他攀谈的时候流露出了这一想法。此后,英国军舰多次进入中国沿海测绘地图等等。一场巨大的灾祸,正在向古老的中国靠近。
综上所示,英国没有选择1793年就对华开战,是因为当时英国还持有与中国建立平等通商关系的希望,还没有到了非武力不能解决的地步。而英国由于自身被英法战争拖住,即使有心对华开战,也暂时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