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最终结果如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水淹七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留守后方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当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坚守在樊城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长安除了指使曹仁据守樊城不能弃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而这,最终让关羽完成了水淹七军这一骄人的战绩。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反映的是,关羽蓄水,然后进行了决堤水攻。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既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水攻,而是因为霖雨导致了“汉水溢流” ,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灾困住。关羽趁机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不过,不管怎么样,关羽都在水淹七军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关羽水淹七军,俘获3万兵马,却导致自己败走麦城!

首先,对于关羽的这一情况,笔者不禁联系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一俗语。对于这一俗语来说,意思就是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出自《老子》。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不仅斩杀了庞德这位猛将,还俘获于禁,获得了3万曹魏士兵。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快了关羽的败亡。

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水淹七军,关羽确实威震华夏,迫使曹操都差一点迁都,以此来暂避锋芒。当然,这同样引起了曹操和孙权的警惕,促使这两位对手暂时选择了联合,从而共同对付锋芒正盛的关羽。换而言之,关羽水淹七军,俘获3万兵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时三足鼎立的平衡。在此之前,虽然曹操对于关羽是有所防备,不过,曹操的精力不会放在关羽一个人身上,比如在关中、扬州等地,曹操都需要布置重兵,以此防备刘备和孙权。而在水淹七军后,连镇守合肥的张辽,已经准备前来迎战关羽了。

在于禁兵败被俘之后,另外一位曹魏五子良将,也即徐晃向前推进到阳陵坡。关羽派兵驻扎偃城,徐晃军队到达后,通过隐秘的小径围绕偃城,掘一道长壕,表示要截断关羽守军的后路,关羽守军便烧毁营盘退走了。徐晃占据偃城后,连结军营逐渐向前推进。

《魏略》中记载:先王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权长驱不复后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适时孙权称藩于魏,为了让孙权安心攻打荆州,于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对此,在笔者看来,非常明显的是,在水淹七军后,关羽已经成为曹操心目中的头号大敌了。即便徐晃没能击退关羽,之后曹操还会调集张辽等更多的将领来围攻关羽。众所周知,关羽只有荆州三郡,尽管关羽勇冠三军,也无法独自抵挡强大的曹魏。从这一点来看,关羽的败亡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并且,原本就对关羽比较忌惮的孙权,也因为关羽水淹七军,从而下定决心要除掉关羽这一重要威胁。换而言之,在孙权心目中,关羽此时的威胁,已经完全不输曹操了。

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和刘备结成了联盟,从而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对于孙权和刘备的联合,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二者的实力相对弱小,有着必须联合的理由。但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取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又拿下了益州和汉中,已经不是当时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当然,对于孙权来说,也在赤壁之战后坐稳江东,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于是,对于孙权来说,自然想朝着荆州之地扩张,以此扩大东吴的地盘。对于关羽来说,所处的地盘位于江东的上游,如果关羽顺流而下的话,可以直接进攻到东吴的腹地。

在水淹七军之前,关羽并没有暴露出相对应的实力,或者说孙权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水淹七军让我们看到关羽对于水师的驾驭能力。在汉末三国时期,东吴最大的仰仗,应该就是长江天堑和精锐的水师,现在,通过水淹七军,关羽已经证明这两样东西无法限制自己。对于当时的关羽来说,地盘上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而东吴则处在中下游。至于关羽训练多年的水师,完全具备和东吴水师较量的能力。于是,如果在襄樊之战后,关羽真的朝着东吴发起进攻,后者可以说是难以抵挡,至少不会像对付曹魏步兵、骑兵那么轻松。

最后,另一方面,《资治通鉴》中记载: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

公元219年,关羽得到于禁等人的军队数万人(大约3万人),粮食不足,士兵断粮,便擅自取用孙权湘关的粮米;孙权闻知此事,便派兵袭击关羽。对于关羽来说,在发动襄樊之战前,应该不会预料到自己可以突然俘获3万兵马。因此,这意味着关羽准备的粮草,在水淹七军后出现了比较紧张的问题。对于关羽来说,如果不能解决这3万人的粮草问题,很可能会引起这些士兵的哗变,从而让自己内忧外患。

于是,关羽在没有经过东吴同意的背景下,擅自夺取了孙权在湘关一带存放的粮草。作为一方诸侯,孙权自然不能容忍关羽的挑衅行为,也即今天你关羽可以夺走我的粮草,明天就能够占据我的地盘。在此背景下,原本就打算偷袭荆州的孙权,不仅立即同意了吕蒙等人的出兵计划,更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派出多位将领重重包围,进而斩杀了关羽父子。换而言之,水淹七军,关羽夺走孙权粮草的行为,让后者痛下杀手,不愿意放前者一条生路。总的来说,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在水淹七军,俘获3万兵马后,关羽没能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最终让刘备辛苦建立的基业,丢掉了半壁江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