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廖化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起蜀汉名将,大家脱口而出的就是张飞、关羽、赵云等家喻户晓的将领,他们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这几位名气过于响当当也不全是好事,他们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后来的其他优秀将领。这些将军相继病逝后,蜀汉表面上出现了人才断档的现象,“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名言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廖化并没有那么不堪,相反,他一辈子南征北战,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了司马懿。而蜀汉后期也并非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比如其中有一位张嶷,他继承了诸葛亮遗业,坚定执行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政策方针,为蜀汉当时少数民族的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
张嶷出身贫寒,但从小生性孤高,“少有通壮之节”。其武力更是高超,年纪轻轻就做了县功曹,而且在贼寇侵扰县里时,还带着县长夫人杀出一条血路并逃出生天。这一壮举震惊邻里,他一战成名,因此获得了赏识,做了州从事。
正巧建兴元年(223)刘备刚刚去世,蜀汉民族矛盾爆发,诸葛亮忙于国内的平叛。在平定南中四郡过程中,张嶷战功赫赫,几番升迁后便做了马忠的部将。在南征中,诸葛亮觉得武力终究不能让少数民族永久归化,所以采用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南郡各地的优秀人才都就地启用。可惜由于时间紧迫,这一政策并没有连贯执行下去,南郡的民族敌对情绪依旧存在。
这就导致蜀汉没能对越嶲郡进行实际上的控制,派来的龚禄、焦璜等太守都在造反中被杀死,诺大的蜀国一时间竟然没人敢来越嶲郡做太守,只敢在离越嶲郡八百里开外的安上县远距离理政。所谓的治理也只是徒有虚名,蜀汉朝廷对这一区域实际上鞭长莫及。
但是这一切在张嶷到任后就有了转机。张嶷在收复政权时的政策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打击地方顽固恶势力,拉拢扶持亲汉人物。为了快速平定当地混乱的政局,张嶷在刚到越嶲郡不久就重拳出击,先是斩杀了数次挑起叛乱的罪魁祸首——冬逢、隗渠兄弟二人,他俩一死,各方势力心里都安定了不少。接着又杀了李求承,为被害的太守龚禄报了仇,算是挽回了一点朝廷的威严。
对敌人是赶尽杀绝,但对于能争取到的人才,张嶷也都一一接纳。他深得诸葛亮“七擒孟获”事迹的精髓,面对彪悍尚武的捉马部落,张嶷贯彻“安抚为主”的战略。其首领魏狼也是被一擒一放,最终心服口服,乖乖依附朝廷。但张嶷倒没亏待他,魏狼本人被拜为邑侯,他的三千户族人也都被安排好了工作,其他部族一看待遇这么好,也都纷纷降服,局势就这样稳定下来了。
别看张嶷是一介武夫,他的政治远见也非比寻常,十分擅长揣摩人心,有未卜先知之能,预言堪比诸葛亮。他观察到大将军费祎过于宽厚待人,对新降的人毫无提防,便提醒他小心有人趁着亲近搞刺杀。费祎却充耳不闻,后来果真被魏国的降人刺杀了。
张嶷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更是明察秋毫,比如建兴十四年(236),符健表示要投降,但是朝廷派兵去接又迟迟不到,大将军蒋琬想着怕不是上当了,非常担心。可张嶷仿佛符健肚子里的蛔虫,笃定地说道:“符健的请降书一本正经盖了章的,绝对不会变卦,但是听说他弟弟是个心思活络的人,又夷狄不能同功,肯定是他们兄弟闹内讧。”果然不出张嶷所料,数日后符健弟弟带着四百户跑去投降魏国了,符健只带着五百户前来依附。
当时南郡的夷人属实不好相处,两任太守被杀,隔壁益州郡、永昌郡的太守也都与夷人不和。历任越嶲郡的地方官都没做出太大成绩,可张嶷治理的越嶲郡却可以称得上一片少数民族的绿洲,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延熙十八年(255),张嶷因为风湿旧病被召还成都时,当地百姓挥泪千里送别,甚至追到了蜀郡界,可见官民感情之深。
回到成都后,张嶷又被拜为荡寇将军,执掌了诸葛亮建立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是由南中少数民族兵源组建的,交给与少数民族打交道一辈子的张嶷也最合适不过了。他们身披铁甲,极为擅长野战,是蜀汉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号称“无当飞军”。
延熙十七年(254),张嶷在北伐过程中战死沙场。总的来说他的一生称得上善始善终,他将诸葛亮“南抚夷越”政策贯彻到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深切怀念。而他最终马革裹尸还,可能也是作为一名将领最大的荣耀了。